釀 熱門 CharMing 2024.12.13 在日本電影,看見社會的溫柔與殘酷──2024 東京影展:九部日本電影集錦 在吉田大八拍出《生之敵》後,我決定將其修正為,吉田大八或許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但他能把一部高概念的電影,結合極富文學性的影像與銳利的剪接,幻化成一部擁有高度藝術性與娛樂性兼具的電影。《生之敵》能在 2024 東京影展主競賽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實至名歸。 陳穎 2024.12.10 我們都在陪伴世界死亡:《隔壁的房間》與伴死的藝術 這些年來,我偶爾會想起這封遺書,每次也都得出差不多的解讀和對愛的看法。最近一次,發生在看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隔壁的房間》時,我驚喜地意識到兩者之間的微妙呼應,而這場文學與電影的相遇,也促使我重新思考吳爾芙在死前對愛的讚美,與她終究選擇死亡之間的矛盾性。 馬欣 2025.02.11 單音與靜態的藝術──談坂本龍一與布列松 編按:本文原版收錄於 2025 年 2 月出版之《釀電影》Vol.18「坂本龍一紀念特輯」,然原文中,誤將法國導演羅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與法國攝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混淆了,故由作者馬欣將文章修正過後,重新發表於此。 沈怡昕 2024.12.26 後情感災難──專訪《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導演帕亞爾卡帕迪亞 本次《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之導演訪談,記於 2024 年坎城影展電影節主展場「電影宮」中,以全英語圓桌方式進行,與會記者超過七成為女性記者。訪談中,帕亞卡帕迪亞為了回應,為何拍攝片中「居住正義」社會運動橋段,及為何以小人物故事作為切入點,她提及自身校園運動經驗,與將之作為紀錄片題材的創作過程。 鄭秉泓 2024.11.15 消逝的場域:從《小雁與吳愛麗》、《念念眷村:文學裡的眷村故事》到《鳳姐》 紀錄片有其包袱,對待歷史場域必須嚴謹,相形之下劇情片比較可以創意發揮。《鳳姐》雖有真人真事原型,但故事核心旨在揭露雛妓議題,以直窺台灣早期性產業風情的獵奇感為號召,還必須兼顧私娼寮內外人情義理的描繪,以及拿捏女性成長的弧線以求取觀眾共鳴。 范亦昕 Eartha Fan 2024.12.23 《為愛朗讀》:站在歷史的傷疤上,在愛裡指認的艱難 《為愛朗讀》少年主角邁克的慾望存在於勃發的愛慾之中。漢娜承接了他青春狂妄且無處安放的慾望,以及少年對愛的懵懂憧憬。憧憬與慾望大多來自空缺,正因為空所以衍伸出被填補的需求。而漢娜的空缺明顯地來自於她的不能讀,閱讀的空缺、知識的空缺,於是邁克現身填補,缺失的慾望轉化成愛,跨越年紀、框架、理智等一切萬物。 1 ... 8 9 10 11 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