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群 花神沒有咖啡館 「花神咖啡館裡面沒有花神,花神咖啡館裡面沒有花神咖啡館,花神沒有咖啡館和花神咖啡館沒有關係。」 1997年生,女,天蠍座,台北人,大學就讀戲劇系,但花更多時間看電影。在巨大的影像面前深感自己的渺小,想在轉瞬即逝的影格間留住些什麼,所以開始書寫。 近期文章 《花腐》:每逢春臨者,卯花傷而腐 《愛情影片》:成長、凝視與電影魔法 《芭比》:融合荒誕迷因與性別教育的閃亮粉紅派對 陳芷儀 政大傳播所畢,曾是編輯,現為耳草人內容工作室負責人。一個理性大過感性、熱愛自由與獨處的天秤座,懶散的成長型人格。長年以文字為生,寫人物專訪、寫歌詞、寫各類文案,擅於規劃內容行銷,不擅於拖稿。https://www.chihyi.work/ 近期文章 穿越《挪威的森林》:找到忽明忽滅的光源,保護它 專訪孫淑媚《天橋上的魔術師》:我很想要被看見 《顛父人生》:瘋癲父親不合時宜的愛 九號球 在影劇間尋找生活動力的不務正業法律系,不是在電影院就是在前往電影院的路上,經營FB與IG:「九號球工作室」,合作歡迎來信:imletter.w@gmail.com 近期文章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好像只有善良的人才會來到這裡 人權該訴諸公投嗎?從《八尺門的辯護人》看台灣國民法官制度與死刑議題 《人生勝利組》:若能重新選擇出身,我們是否會拋下現在的家人? 黃郁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任品牌主管、課程統籌,從哲學、心理學、藝術、文學切入探討人生課題。現為文字工作者,歡迎追蹤我的網站:epiloguewire.com,IG:epilogue.wire,FB粉專:藝文日常。 近期文章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與《小行星城》:出戲,自由穿梭於睡夢與清醒 《安妮艾諾 超八時光》:成為「我」,即是抵抗暴力 《伊尼舍林的女妖》:當獅子精神對駱駝宣戰 黃曦 視真誠的電影為生命,總是相信村上說的:「在這裡,一顆自由的心及敏銳的感覺,要比聰明更為重要」。文章散見於《釀電影》、《聯合文學》,還在寫字,還在編輯。【工作請來信:𝙝𝙪𝙖𝙣𝙜𝙨𝙚𝙖@𝙮𝙤𝙪𝙘𝙤𝙣𝙩𝙚𝙣𝙩.𝙘𝙡𝙪𝙗】 近期文章 破碎之心與家庭群像:淺讀齊勒劇作「家庭三部曲」 「拍電影」這件事像爬一座山──專訪攝影師余靜萍 狐狸引路過河,人也生了尾巴──專訪《老狐狸》導演蕭雅全 楊 鷺 楊鷺,其實是取給未出世孩子的名字,想像他以後上網打自己的名字可以搜尋到幾篇文章好像很有趣。電影科系畢業,拍過幾部電影、影集,待過導演組與製片組,目前是專職社畜,十六型人格是 INFJ,重度亞洲片愛好者(怎麼樣?一定要愛歐洲片嗎?責編:你確定要這樣寫?)。人生第一重要是電影,第二是吃飽,第三是睡覺。 近期文章 《七月返歸》:第一天,新世界 二〇〇〇年以降的台產恐怖片:獨屬台灣的恐怖文化 1 2 3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