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讀者投稿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5.03.05 《吸血鬼:諾斯費拉圖》:女性情慾、歇斯底里症與夢遊的子宮 與1979年荷索版本相似的是,這部電影最終勾勒出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翻案故事。凡赫辛在原著中奠定的知識英雄角色到新版電影已不復見,原先由男性推動敘事的主導位置讓渡給真正的救世主:捨身結束末日的女主角艾倫。據此,艾格斯對原著小說的改編不僅重探女性歇斯底里的歷史,也以陰性的反英雄敘事批判了前作的性別政治。 2025.02.19 《尼克男孩》:主觀視角下的情感轉移 《尼克男孩》故事靈感來自真實存在的多澤爾學校。這所學校於 1900 年成立,名義上旨在教育和勞動改造問題青少年,實際上卻暗藏著針對非裔學生的虐待與性侵。佛羅里達州政府於 2012 年關閉該校,並在後續的調查發現上百座無名墓地,因而促使倖存者勇敢發聲,揭開制度性暴力與種族歧視的深遠影響。 2025.02.17 想解鎖全球更多影集與電影的你,不能不認識 VPN! 我們相信,《釀電影》的讀者一定有許多是追劇專家,但大家一定也知道:像 Netflix 這樣的串流平台因為區域授權協定的限制,各國可觀看的影集與電影種類差異很大。這意味著不同地區的觀眾只能連上有限的內容庫。 然而,透過使用合適的工具與技術,你可以輕鬆擴展 Netflix 觀賞清單,譬如使用 VPN 2025.02.16 《乖女孩》與倫理的逾越:慾望、身體與親密的異質性 《乖女孩》中的性與慾望並未遵循傳統的框架,而是成為一種倫理上的挑戰,顛覆了我們對身體、慾望與親密的既有理解,將性拆解為一種非生殖、非慾望導向的工具,其核心則是個體對逾越的行動渴求。這種逾越不僅針對社會規範,更涉及倫理上的個體差異與回應能力,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充滿緊張、危險、卻又令人無法抗拒的倫理場域。 2025.02.11 從讀者到實習生──《釀電影》十個月的成長筆記 從誠品的一本雜誌,到實習的起點 去年升上大三,開始思考是否該找一份實習。某天在中山誠品翻閱《釀電影》 vol.14──「時間會告訴你」,隨即追蹤了釀的社群帳號。過沒多久,剛好滑到釀正在徵實習生的貼文,從看到公告到截止日,只有短短一週。 2025.02.08 釀電影新刊【坂本龍一紀念特輯】⇒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 本期《釀電影》推出「坂本龍一紀念特輯」,在他七十三歲冥誕、逝世將滿兩年之際,我們放入至心與至意,完成這本創刊以來第三個人物大專題。 一本電影雜誌要做一位音樂家的特刊⎯⎯即使這位音樂家同時是國際級的電影配樂大師⎯⎯是什麼邏輯?這是編輯團隊從提案過程就一直思考的。然而,坂本龍一的身分不只是音樂家或配樂 2025.01.19 《青魚》中的符號學:照片、火車與鏡子的隱喻解析 李滄東導演的首部電影《青魚》透過物件與空間的運用來刻畫人物情感與心理狀態,並挖掘電影中關於命運與自我認同的命題,以及電影語言背後的藝術價值與哲學思考。而片名「青魚」同時也是貫穿全片的重要符號,是電影語言中的能指,指向沫東心底平凡恬逸的生活嚮往,是那只存在於過去,一去不復返的純真年代。 2025.01.16 《達荷美:祖靈回家》:聲音敘事的去殖民策略 在博物館去殖化運動的背景下,《達荷美:祖靈回家》的價值在於透過旁述敘事(voice-over)以構建全新的主體性。片中,文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發聲」,講述它們從被掠奪到重返來源地的旅程。例如,一尊皇家雕像訴說自己在巴黎玻璃展櫃中的孤獨感,並表達出渴望回到故土與人民建立聯結的渴望。 1 2 3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