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施彥如 2018.06.09 《比海還深》:在一切仍願意相信的時候,拚命相信 兩年過後的如今,我漸漸理解在兩人生活之中、共有的生命之外,除了純粹的戀愛,仍有更重要的諾言:關於願不願意後退一點點自我,願不願意在風雨狂盛的有時,建造一座無人拜訪的章魚滑梯洞穴,安穩其中,看看內心的風暴,兩人的爭執,總有雨過天晴的一時。 馬欣 2018.06.09 是枝裕和:死亡與重生的日本美學 如果日本近代有什麼生與死的藝術,是枝裕和必然是其中之一,無論從日本感官上寓美於敗流處、從卑微之境發現愛的所在、從人性深暗之處看到幽微,他都做到了,像條溪流,深深淺淺地流過各處,以路過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告訴你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愛的方式。 張硯拓 2018.06.05 【釀電影 2018 年 5 月號】主編的話 每年春夏之交,在台北光點電影館舉辦的【文學.閱影展】以「閱讀電影」的想像角度,為觀眾介紹一系列與文學作家、文學作品有關,或適合仔細翻讀、好好靠近的電影。於是本期的釀電影,我們和閱影展合作專題「在戲院裡閱讀一生」,邀來作者針對今年的焦點人物以及作品們寫文章。 香功堂主 2018.06.04 《犬之島》:我聽得見你。 《犬之島》片中,拒絕成為家犬的流浪狗「老大」,令人想起《超級狐狸先生》,既想成為居家好男人,又想保有野性(自我),牠與三個農夫的戰爭其實是試圖釐清「我是誰」的努力。而在《犬之島》,阿中提到: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那是對自身(人類族群)的提問,也是導演派給老大的課題,牠要成為怎樣的「自己」? 釀電影 2018.06.01 釀選書 │ 《誰的.巴布狄倫》 誰的巴布狄倫?誰是巴布狄倫?或許每個人心中的理想主義都能夠找到留給巴布狄倫的一席之地,又或許答案只在風中。 蔡曉松 2018.06.01 重讀《一九八四》:走向老大哥的最後一段路 選擇是自由意志的產物,是自我形象能夠成立的前提,選擇定義人們看自己的方式。老大哥給予選擇,讓人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人們否定自由意志,擁抱老大哥。《一九八四》揭示的可能性,是人類遠比自己想像的更為脆弱,更容易出賣自己的情感、信仰與道德觀。某年某月,選擇會降臨,在那天,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離老大哥更近 1 ... 276 277 278 279 280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