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熱門 釀電影 2025.04.01 手槍與銜尾蛇──《QUEER》的反酷兒認同 《QUEER》無疑是一部技術層面卓越、形式風格鮮明的作品。然而從性別意識與政治動能的角度來看,電影整體仍較為保守。這樣的選擇未必全然無效,卻也讓人遺憾地感受到──即使以《QUEER》為名,它終究與這個詞在當代文化中所承載的顛覆與解放意涵,有著淡漠的距離。 CharMing 2024.12.27 只是想拍一部能讓觀眾享受的電影──專訪《雨中的慾情》監製厨子健介 電影是國際共通的語言,《雨中的慾情》的監製厨子健介認為,不管是製作還是觀看的方式,電影都不該有國界。「即使電影已經從底片進化成數位,但我認為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觀眾想看有趣內容的渴望。因此,身為拍片人的我們,必須不斷推出能讓觀眾感到驚喜的作品。這幾年,我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文字裡的貓 2024.11.08 《空房間裡的女人》:凝望失語的音畫縫隙,與記憶切片 《空房間裡的女人》讓觀者落進只存在著一個人的空房間裡,看女人欲在與女兒、伴侶、家人、自己之間的衝突中掘出一個出口,最終卻成了情緒失語的人、結構下的受困者。觀影後,我越想「真正地」觸碰到女人的情緒與慾望,想釐清她的存在在哪裡時,卻一再地穿越過她的形體,只碰到將她囚禁的牆,和看見不屬於他人的生命陰翳。 釀電影 2025.01.16 《達荷美:祖靈回家》:聲音敘事的去殖民策略 在博物館去殖化運動的背景下,《達荷美:祖靈回家》的價值在於透過旁述敘事(voice-over)以構建全新的主體性。片中,文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發聲」,講述它們從被掠奪到重返來源地的旅程。例如,一尊皇家雕像訴說自己在巴黎玻璃展櫃中的孤獨感,並表達出渴望回到故土與人民建立聯結的渴望。 Kristin 2024.12.01 《影后》:浮浮沉沉的藝界人生 即使《影后》裡的男性幾乎沒有自己的聲音,皆是襯托紅花的綠葉,一反過去「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的公式,如今,每個成功女人背後都有一個糟糕的男人,正因人是如此畏懼孤獨,風霜歲月、情場難關更滋養了她們鏡頭前的氣質與姿態,教人深深相信,帶著傷痕走的背影更加動人。 張詠媛 2025.03.07 《時時刻刻》:小鳥與蛋液,死生的幽靈 時間與意志匯集成一條比歲月還要纏人的思緒,以薩塞克斯無情涓涓的深色河流作為象徵物,由指尖向前奔去。《時時刻刻》的三位女性作為彼此精神活動的投射,三者的生活與精神由 1923 年的英倫鄉間指向 1951 年的洛杉磯,再映照至 2001 年的紐約,命運化作彼刻煩惱的鏡子,零落的機會與憂傷的選擇緊隨其後。 1 ... 11 12 13 14 15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