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編輯室 吳曉樂 2018.06.10 是枝裕和:日常生活的魔術師 我猜,導演想說的是:並不會因為是家人,所以相知相惜、無話不談,或相互撫慰;很多時候,正因為是家人,所以彼此拖累、互相傷害,正因為是家人,一出言便擊中軟肋,令對方心底微微滲血,正因為是家人,所以有些話,千萬不能託付,只得拼命埋藏。 完整閱讀 施彥如 2018.06.09 《比海還深》:在一切仍願意相信的時候,拚命相信 兩年過後的如今,我漸漸理解在兩人生活之中、共有的生命之外,除了純粹的戀愛,仍有更重要的諾言:關於願不願意後退一點點自我,願不願意在風雨狂盛的有時,建造一座無人拜訪的章魚滑梯洞穴,安穩其中,看看內心的風暴,兩人的爭執,總有雨過天晴的一時。 完整閱讀 馬欣 2018.06.09 是枝裕和:死亡與重生的日本美學 如果日本近代有什麼生與死的藝術,是枝裕和必然是其中之一,無論從日本感官上寓美於敗流處、從卑微之境發現愛的所在、從人性深暗之處看到幽微,他都做到了,像條溪流,深深淺淺地流過各處,以路過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告訴你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愛的方式。 完整閱讀 張硯拓 2018.06.05 【釀電影 2018 年 5 月號】主編的話 每年春夏之交,在台北光點電影館舉辦的【文學.閱影展】以「閱讀電影」的想像角度,為觀眾介紹一系列與文學作家、文學作品有關,或適合仔細翻讀、好好靠近的電影。於是本期的釀電影,我們和閱影展合作專題「在戲院裡閱讀一生」,邀來作者針對今年的焦點人物以及作品們寫文章。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18.06.01 釀選書 │ 《誰的.巴布狄倫》 誰的巴布狄倫?誰是巴布狄倫?或許每個人心中的理想主義都能夠找到留給巴布狄倫的一席之地,又或許答案只在風中。 完整閱讀 蔡曉松 2018.06.01 重讀《一九八四》:走向老大哥的最後一段路 選擇是自由意志的產物,是自我形象能夠成立的前提,選擇定義人們看自己的方式。老大哥給予選擇,讓人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人們否定自由意志,擁抱老大哥。《一九八四》揭示的可能性,是人類遠比自己想像的更為脆弱,更容易出賣自己的情感、信仰與道德觀。某年某月,選擇會降臨,在那天,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離老大哥更近 完整閱讀 Lizzy 2018.05.18 《布拉格的春天》:沒有永恆,只有此生 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18.05.15 【在故事裡投影美好的光】動畫:超越電影的巨大宇宙 │ 講座側記 和真實拍攝的電影比起來,動畫是一種完全無中生有的藝術,但是它的想像完全沒有邊界。早期迪士尼的經典手繪風,到如今皮克斯的 3D 電腦繪圖,再到停格動畫、動態捕捉模擬、真實與虛幻的混合等,乃至於長期在動畫類型中耕耘嚴肅戰爭/科幻等議題的日本動畫大師們,這些技術與人才,攜手譜成了一片屬於動畫的巨大宇宙。 完整閱讀 1 ... 33 34 35 36 37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