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趙鐸 2022.05.19 詩與時間的政治──安哲羅普洛斯 這些電影本身的晦澀難懂以及可被明晰辨識出的斷簡殘編的痕跡,在「噤聲」被觀眾辨識出來的同時,指涉出集體暴力對於記憶的管控技術,也就是説,當失憶的肇因不是源於人類能力的限制,而是高於個人的集體與國家對於個人在記憶層面的控管和施加在身體上的暴力,「痕跡」與「記憶」的殘破便指向了高於個人之上的政治迫害。 甜寒 2022.05.19 TIDF 2022「再見真實獎」入圍片觀察 今年,TIDF將自2014年起所設的「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及華人紀錄片獎,重新定位成跨單元的「再見真實獎」,本篇文章將略敘單元中的《K 的房間》、《事件現場製造》、《Pink Mao》、《庭中有奇樹》、《布洛卡區》、《逃跑的人》這六部紀錄片,希望能一探策展「再見/再現」、「真實」的要旨。 彭紹宇 2022.05.18 《秋天的童話》: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夢回懷抱美國夢的唐人街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LEVY 2022.05.18 家與國的邊界,舊傷未癒的旅人──《K的房間》、《庭中有奇樹》與《未泯》 《K的房間》、《庭中有奇樹》與《未泯》三部紀錄片乍看並無相關之處,在被攝者身分、故事的時空背景、紀錄片呈現方式上都相差極大,但若再向內深究幾許,就能發現其中共通之處繁多:探詢家的本質、質問時代/國家的病灶、對言語/述說不可忽視的隱喻⋯⋯儘管可能是藍色窗簾,但不妨聽我闡述幾句。 雀雀 2022.05.16 對自己好一點就是「每次都做出更順從內心的決定」!──專訪柯佳嬿談《一家之主》 我一直覺得每部戲都有自己的命運,演員能做的就是在表演當下盡力,其他的不用想太多。這個戲會不會被喜歡,票房或收視,觀眾的反應等等,如果這些都考慮進去的話,表演就變質了。演戲對我來說比較像是創作,有時也是自我探索跟療癒,這件事還是不要有太多雜質,純粹一點比較好。表演就是表演。 花神沒有咖啡館 2022.05.12 《二十五,二十一》:我們之所以是我們,現在之所以是現在 或許這才是《二十五,二十一》真正的題眼──它不宣揚圓滿和初戀在一起、成功實踐年少夢想目標的童話,而是給那些沒能成為理想中大人的人們,一次回首過往的不成熟、並肯認由這些不成熟所構成的自己的機會。能在海邊恣意大喊青春的夏天終會消逝,無論對過往抱有遺憾與否,只要用心感受當下,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辰。 1 ... 134 135 136 137 138 ...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