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君子 著迷於影劇,結合社工與諮商心理師的專業,提燈輝映故事的細節。影評主要發布於方格子,但也散落於聯合文學雜誌、皇冠雜誌、關鍵評論網、風傳媒、U-ACG、鳴人堂、香港01以及MPlus。 合作需求,歡迎來信 s8803797@gmail.com。 常用的標籤 #喬瑟夫高登李維 #夏戀500日 #影評 #釀影評 #釀電影 2023.08.15 《戀夏500日》:光是喜歡,並不足以讓愛成立 作為非典型愛情作品,《戀夏500日》劍走偏鋒,雖然試圖挖掘愛情的醜陋,卻又把它包裝成一則尋常的失戀故事,然後在敘事的過程中,持續埋下各種不對勁,讓人開始懷疑失戀者的說詞,甚至開始思考「失戀」是否就代表毫無過失?純粹的受害者,會不會只是一廂情願? 2023.08.01 《芭比》:直到芭比消失那一天 早在《芭比》之前,就有不少探討女性處境的作品,或許用力,也或許輕盈,但鮮少會像《芭比》一樣如此不和諧。它蓄意以戲謔的口吻談論嚴肅的議題,再搭配蒼白的敘事發展,強灌性別雞湯,藉此達到電影內外的荒唐呼應。以此來講,電影的離地,恰好作為貼近大眾心聲的路徑,膚淺得可愛,同時膚淺得夠味,巧妙地表現當代社會距離 2023.04.20 《怒嗆人生》:靈肉分離的火爆巨嬰 若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憤怒作為一種激發行動的原始情緒,經常是關於不滿的本能反應,例如飢餓、貧窮或是受到侵犯。也因此,憤怒的本質在於拒絕、控制,甚至是顛覆,個體試圖藉由外放的攻擊性能量,進一步擺正傾斜的生命。由此可知,憤怒的核心訴求,不只是情緒宣洩,更還有追求改變。 2023.01.24 《舞伎家的料理人》:淋上一勺剛剛好的鄉愁 總體來講,《舞伎家的料理人》作為是枝裕和久違的電視作品,雖然並非每一集都由他執導,但主軸終究不脫療癒。沁入心脾的清爽感,令人毫無負擔,甚至多了一些調皮感,好比把殭屍跟舞妓這兩項衝突元素結合,眾人打打鬧鬧,觀眾這才想起眼前的舞妓,也不過是正值青春的貪玩少女,卻韌性十足,矢志貫徹心中的道。 2022.11.16 鑿光之旅──2022 金馬影展奈派克獎入選電影短評 筆者本次有幸加入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並且搶先觀看了奈派克獎的入圍作品,總共十部電影,可說是各有特色:抑鬱、詭異、幽冷、溫暖、詩意,甚至是戲謔。接下來,則依序撰文分享一段段觀影旅程,或許崎嶇,也或許令人心醉神迷。 2022.09.02 《神隱少女》:找到名字中的自己,然後深深刻入心底 《神隱少女》的開頭,先有音樂,然後才有畫面。當光影重返世界,映入觀眾眼前的第一句話,恰恰就是珍重再見。奇妙的是,千尋這一趟旅途,走到最後,正好也以道別作為收束。換言之,就敘事結構來講,它以離別開場,又以離別散場,無疑暗示生命即由一次次的離別所組成。 2022.07.20 《平成狸合戰》:在萬物失靈的時代,追憶式微的信仰 《平成狸合戰》劇照/吉卜力官網 通常來說,人們所熟知的主流童話,特別是經過迪士尼改編的《白雪公主》、《仙履奇緣》或是《睡美人》等作品,都會先從純潔靈魂的苦難出發,接著一步步往幸福的 […] 2022.07.02 《我的大叔》:在痛苦裡鑿光,直到不幸消亡 生長環境塑造出冷漠的性格,再反過來鞏固、強化人際關係的困局,所謂個人與環境互為因果,雙雙牽引彼此,彷彿有一股看不見的下沈螺旋,持續地把少女往下扯。所幸,朴東勳踏入李至安的生命,真摯的關懷與付出,完全不求回報,只求對方過得幸福,就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暖陽,溫柔剝除生人勿近的隔閡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