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人物 雀雀 2021.04.19 專訪《聽見歌 再唱》馬志翔:寵孩狂人紀念父親,祭出生涯最純表演療自己的 PTSD 馬志翔父親為偏鄉學校服務,成了他生命的終點。但馬志翔接演了《聽見歌 再唱》,又彷彿像是他作為作者演員職涯的新起點。「當然拍一部電影是不可能馬上解決一個社會問題的,但至少可以引起討論、讓大家願意去關心,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都一樣是很努力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馬志翔至少這次無憾了他的努力。 完整閱讀 張硯拓 2021.04.14 「放低自己,讓敘事溫柔」──專訪《南巫》導演張吉安 「小時候,我喜歡躺在田埂上,看著蜻蜓飛,那樣仰望稻田的方式,我已經漸漸忘了。」他說很多人拍稻田都是鳥瞰的,看它很遼闊,但很少低鏡頭,「我發現要拍這部片,如何放低自己、用『他者』的視角去看,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形容《南巫》有侯孝賢的影子,而侯導景仰的小津的固定鏡頭、長鏡頭、仰望鏡頭,也影響吉安很多。 完整閱讀 張硯拓 2021.02.20 「這樣的分享是我享受的」──專訪莫子儀再談《親愛的房客》 那天下午,莫子儀不斷在掏心分享一大段之後,露出歉然而自覺的笑。這和舞台上那個頂天立地的影帝,判若兩人。我說出我的觀察:他曾說過不喜歡宣傳,不想過度「解釋」戲,想把詮釋留給觀眾,但在各種訪談裡、或像這樣的下午,他又是推心置腹的。這會不會矛盾?「當然不矛盾。」 完整閱讀 陳芷儀 2021.02.19 專訪孫淑媚《天橋上的魔術師》:我很想要被看見 總是習於滿足別人,她現在是否有自己的渴望?沈默半晌,她才小小聲地說,「我很想要被看見。看見我可以有不一樣的表現,這不單單是為了賺錢,演戲讓我很開心。」她絕對有想完成的事情,只是習慣將自己的需求擺到後面。原來不只身形,她處世的方式也是,不想給人添麻煩似的,不佔空間。 完整閱讀 Kristin 2020.12.25 專訪《消失的情人節》大霈:直到楊曉淇誕生的瞬間,才帶領她學著更愛自己 「那句話『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不知道為什麼,在成為楊曉淇之後才開始對我產生意義。愛自己要從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開始,我因此得到許多反思,生活上也開始有所調整。實際而言,我的動作的確因此變得比較快,卻遲遲等不到楊曉淇退駕的一天到來,她始終停留在我的生命當中。」 完整閱讀 甜寒 2020.12.15 兩個女孩與翠華──專訪影集《返校》雙女主角李玲葦、韓寧 專訪這天,在台北連綿的陰雨裡奇蹟出了太陽,兩個女孩一碰面吱吱喳喳、迫不及待分享近況,拍照時也像跳雙人舞,前前後後,左傾右斜,默契絕佳。從徵選階段便一路同行,戲裡戲外都有了親密的革命情感,一起面對角色的成長焦慮和還未長成的哀怨,《釀電影》邀請李玲葦和韓寧來談芸香、談芮欣,談彼此,也談自己。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20.12.11 舊城區,新亮點──專訪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林盈志暢談「中山73」 「既然中山73是來自公共資源的機構,希望能跟影像做連結,讓大家知道中區的歷史與台中的電影歷史,知道自己身處的是過去繁華的影視之都,希望未來可以發展成台灣的影視之都。」林盈志邊說這些願景,邊忍不住笑了:「我還是願意相信,種籽種下去之後,什麼時候發芽都不知道!」這樣的樂觀加上耐心,果然是愛電影的人的樣子 完整閱讀 于念平 2020.11.18 專訪影集《返校》雙男主角:一起逃出「找自己」的地獄吧! 沈華是一位對文學與詩有熱情的高中老師,也是翠華高中校長的兒子。高中沈浸在詩社的姚淳耀逗趣地說:「一般來說大家很容易不知道詩社的人到底都在幹嘛,但我知道!」也是詩社的經驗讓他慢慢走向表演,因為當時為了朗讀詩作必須接受表演訓練,來讓讀詩更具表現性。 完整閱讀 1 ... 22 23 24 25 26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