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釀電影 2024.03.16 從溫德斯的《安塞姆:廢墟詩篇》 看《我的完美日常》 日語「木漏れ日」意指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隨風搖曳產生的閃爍的光影,稍縱即逝。 komorebi 不只是最初禪意的電影片名,更意指平山每晚睡前只讀文學經典所淬煉出的攝影哲學,還有夢中黑白運動的影像交織。只存於片刻且永不重複,正如他一箱又一箱的黑白照片,每一張都是獨一無二的。 黃彥瑄 2024.03.14 野心勃勃、超越 BL 類型劇枷鎖的《不曾遺忘的暮色》 近期由泰國 GMM 公司出品的《不曾遺忘的暮色》播映完畢,在海內外都獲得了高人氣和口碑。該劇的完結可謂泰國 BL 劇的重要里程碑,將 BL 劇推向一個擺脫平庸浪漫敘事的新高度。它的難能可貴在於,不過分渲染男主角二人的同志戀情,而是在平衡好愛情敘事之餘,更致力於還原障礙者的生活困境。 雀雀 2024.03.13 幕前幕後、互映生輝──專訪《鹽水大飯店》導演鄭文堂、林志儒 《鹽水大飯店》全劇拍得清流感十足,明明也有抗爭、流血,刑求,甚至「無間道」式情節亦穿插其中,但整部戲緊抓著理想主義的純粹性不放,有著滿滿覺醒青年的萌動感,以及眾人齊心緩步、往共同志向邁去的不卑不亢。 黃郁書 2024.03.13 《夢想集中營》:如果對殘忍感到麻木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Lizzy 2024.03.12 《沙丘:第二部》:救世主不只是預言,也是一種心理需求 保羅也是說一半謊話的人,過去當他向荃妮保證自己不是救世主、只是來學習沙漠之道時,他也許是真心的,或只是編個故事給自己,一個他當時想相信的故事;等到情勢轉變,他必須改變決定,只好再換過一個故事來說服自己。掙扎到最後,保羅怎麼看都像個騙子,有時騙別人,有時騙自己。 雀雀 2024.03.11 拍戲不用藏鏡子──專訪《鹽水大飯店》吳子霏 吳子霏喜歡學習新語言。成長時期還不覺得,然而拍《鹽水大飯店》的時候,她更深刻感受到台語表達之美:「台語很能夠表達情緒,尤其氣口的表現是可以很細膩地傳達感情,語助詞的親切感也很好。」身為台南人的她,自認台語程度有及格,也還有進步空間。事實上,成長過程浸淫在台語環境中,讓吳子霏接演時幾乎沒有遇到障礙。 1 ... 51 52 53 54 55 ...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