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雀雀 2023.03.09 他的成年禮是一座金馬獎──專訪《黑的教育》朱軒洋 電影《黑的教育》講的是台灣高中男生之間、友誼與精神價值悉數被砍掉重練的殘酷成人式。意外地,這竟也成了演員朱軒洋的真實人生成年禮。老天爺不知道是愛他還是玩他?總之,他闖蕩台灣演藝圈的成年禮物是一座金馬獎。 Lizzy 2023.03.07 「你可能很棒,但我不想看」──從《阿姆斯特丹》與《巴比倫》的慘賠談起 在過去三年多的大疫中,有人失去工作、失去健康、失去親人,未來充滿變數與擔憂,大多數人舟車勞頓去到電影院,更想看一個屢被威脅「你要被淘汰了」的中年男子一舉打破所有人的期待取得榮耀,或是觀賞一個腹背受敵的家庭團結贏得看起來毫無勝算的戰役(同時配上超棒的視覺特效),而不是由電影人告訴你電影這項藝術有多棒 沈怡昕 2023.03.04 《回到首爾》:在離散的灰色地帶上跳舞 筆者以為,周戴維在《回到首爾》達成了一種走出傳統離散敘事,卻與「反離散」套路大相徑庭的灰色地帶姿態。女主角弗萊蒂總是在翻譯自己的身份政治行為,並不是尋找原初、固態的身份政治與性別角色實體,以進行依附動作。弗萊蒂像是一場在「灰色地帶」圍牆上跳舞的行為藝術,既是挑釁也是頌歌。 香功堂主 2023.02.28 《悲情城市》:失去觀影的「純粹性」是必然的結果 一部電影難以(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悲情城市》的幸與不幸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它是談及二二八事件的作品中,名聲最大的一部。影片的美學成就有目共睹,技術面幾無失手,藝術面(時代氛圍的呈現)也讓人著迷。《悲情城市》乘載了大量的讚賞光環,也就無可避免會引來更認真的檢視。 釀電影 2023.02.27 《敲敲門》:相信者的驚悚片 可能沒有別的事物比起《靈異象限》更適合為奈沙馬蘭自己的作品、甚至是所有的災難電影下註解:「你是那種看到跡象、看到奇蹟的人嗎?」。差別在於,《敲敲門》中的角色無論是天啟四騎士或是同性伴侶與他們的孩子──他們被拍攝的臉部特寫;他們透過麥克風、錄音桿所收錄的話語──本身就是一種有理由令人信服的符號 因奉 2023.02.26 你的歌「借」我一下!──《悲情城市》前,神思者與台灣樂迷的初識 侯孝賢找了上映前一年剛成立的日本器樂組合神思者為《悲情城市》創作七首配樂。不同族裔彼此錯綜複雜的語言和政治認同,在很淡很淡的山色間,搭著神思者的配樂,成了空谷間沒有回答的提問,刻劃出一個時代的獨特樣貌。然而我,以及許多同代人,孩提時第一次聽到電影開頭的配樂,卻不是因為《悲情城市》,而是霹靂布袋戲。 1 2 3 4 5 ...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