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群 詹育杰 旅居巴黎十多年的藝文筆者,譯者。巴黎索邦第一大學美學與文化研究博士。文字散見「今藝術」、「藝術家」、「表演藝術」等雜誌與電影相關平台等。早期曾於台灣電影圈工作,作品並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近期研究以後人類哲學與流變共生的藝術為方向橫跨行為表演、電影與策展實踐。 近期文章 《帶針的女孩》:厭女社會體制下的女巫前傳 《鯨魚馬戲團》:是世界末日?又或者,只是日食? 威廉・肯特里奇:穿越四十年的旅程,愛跨界說故事的南非藝術家 陳沅綦 讓我對這世界好奇/讓我信自己的真理/無論日夜是如何經過/期許在電影當中的我/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願我可。嘗試經營 IG 中:@otto_e_mezzo_platform 近期文章 《錄影帶謀殺案》:大衛柯能堡與身體的血肉暴政 《巴頓芬克》:再沒有得救的希望 好久不見,希區考克先生 陳穎 近期文章 重返《殺夫》現場:多元身體與女性生命細節 《青蛇》中(不存在)的雌競與女同志 我們都在陪伴世界死亡:《隔壁的房間》與伴死的藝術 偉民 高雄人,給孤獨者書店店長。去年最喜歡的書是陸達誠教授的《存有的光環:馬賽爾思想研究》。 近期文章 《戀戀風塵》:歲月在人間捺下的一枚逗號 《藍宇》:藍色的房間 《熱帶魚》:做夢,為生命留一扇門 倉鼠球営業中 日劇、漫畫與電影的雜食愛好者,致力於推廣日劇的美好,相信深度評論也可以寫得平易近人。IG:《倉鼠球営業中》 近期文章 《小鎮星熱點》:當他者不再是他者,秘密不再是秘密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沒有證據,不代表性別與權力交錯的黑幕不存在 《宛如阿修羅》:女性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闇」 汪正翔 汪正翔,攝影創作者,看得見,會按快門。 近期文章 有吉卜力風格,那也可以有中平卓馬風格嗎? 竟然有一個讓我們覺得美的當代藝術──談「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所有的美麗與血淚》──讓美麗在片刻等於血淚 1 2 3 4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