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寒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社會學碩士。文字工作者。 常用的標籤 #奧本海默 #影評 #諾蘭 #釀影評 #釀電影 2023.08.06 那些我尚未知道名字的「奧本海默」 末日是我觀測、思考、並成為《奧本海默》其後的「我」的種種。末日是將以下趨近為零,把「它」們鎖死:當你尚未、無法成為我的起點之前,當我尚未、無法成為你企及終點之後。而我,在零的另一端等「你」。遇見。 2022.11.30 《86─不存在的戰區─》、 《戀上換裝娃娃》與愛的實踐 對《86》中的「網戀」而言,浪漫愛和自我認同仍是對抗或超克社會秩序的英雄之舉,仍然是個體對抗社會張力中的創意源泉,並非如投資經營者般、個體間的性與親密多少需要決一死鬥的零和遊戲;而在譬如《戀上換裝娃娃》的「興趣」或《86》的「信念」支持底下的「心靈」共鳴,提供了關係實踐者這份老舊又教人安心的確定性。 2022.05.19 TIDF 2022「再見真實獎」入圍片觀察 今年,TIDF將自2014年起所設的「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及華人紀錄片獎,重新定位成跨單元的「再見真實獎」,本篇文章將略敘單元中的《K 的房間》、《事件現場製造》、《Pink Mao》、《庭中有奇樹》、《布洛卡區》、《逃跑的人》這六部紀錄片,希望能一探策展「再見/再現」、「真實」的要旨。 2022.05.08 給憤怒青年好一點的《海妖》 入圍本屆(2022 年) TIDF 台灣競賽單元單元的《海妖》,是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朱日坤的新作,他將鏡頭對準爭議影片創作者吳昊昊和他伴侶葛寧寧的平凡生活,透過他們自我剖白與對話,呈現其未竟的夢想、開放式關係的難題、家庭與社會的認同與挫折。 2022.02.18 「讓美好與殘酷共存」──專訪濱口竜介,談創作與現實的相遇 演員只要在鏡頭前,多少會恐懼於「自己的存在」。演員還是會想「營造存在」,因為再怎麼樣表演都沒有辦法成為現實,所以會去營造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在一些動作的設計上,我可以去做一些花樣──在《在車上》裡就是妳剛才講的抽菸的手勢──可以讓演員定格在那個瞬間,讓演員「存在」於那場戲裡面。 2022.01.31 《洛基》與《星際大戰》:我的爽片不是我的爽片 當電影越表現安納金的年幼、天真,和年幼天真也無法壓抑的天才光芒,也越預示著:太過強大,也會令一切太過簡單,強大的人不需要原則,即使知道也無法感受其份量,因此難以深植某個信念──而那令他們自己也活得太過簡單,被欺哄、操縱,甚至不以為意。 2022.01.20 「因為我相信電影」──專訪濱口竜介,談故事存在前的導演功課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日本導演濱口竜介,與我們暢聊他過往的作品,尤其細談去年底大受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以及甫推出的新作《在車上》,從文字到影像的轉譯、與演員的溝通到創作階段對空間的想像──近兩小時的訪談,我們以三篇文章完整呈現,透過這一系列訪談,窺探濱口竜介創作背後的細節與意志。 2021.10.06 雄影 2021|在大海邊的小世界──專訪《凪》導演祝紫嫣、主角松嵜翔平 香港導演祝紫嫣這次偕同攝影夥伴來到高雄,自編自導,甚至自己主演女主角,帶來了《凪》,拍著男孩遇見女孩的寧靜海邊,潛藏著始自那年夏天迄今無法了卻的心事。「我們就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過我們想要的生活。」──直到這份終將會被打破的寧靜到來,「會不會大世界沒有我們想像的大?小世界也沒有那麼小?」 1 2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