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有 15 筆,關於 李滄東 的結果 搜尋 文章 標籤 于念平 2024.02.25 小說家、電影導演、詩人──從樸光洙的《想去那個島》談李滄東的精神三變 李滄東的精神世界與尼采的精神三變較為不同。在此,我想邀請讀者想像一個不斷處於動態中、卻不會傾斜至倒塌的槓桿裝置,在橫桿的兩端分別是小說家/駱駝與詩人/小孩,而作為此裝置的支點,並不斷調整施力點與抗力點的,即是電影導演/獅子。 鄭傑文 2023.03.10 在長流中看見人生倒影──李滄東的《生命之詩》與雲門舞集《水月》 波光仍閃動,像是暗示著愛子也迎向死亡的河面那樣,生命從不為誰停留。就在今年初,飾演愛子的演員尹靜姬也在與阿茲海默症糾纏了十年後離世。孰料戲裡戲外竟如鏡?生命之詩終究是死亡的隱題。不過幸而有詩有舞,在死亡之前,讓人類仍有機會創造出不朽的片刻。 桑妮 2019.01.11 《燃燒烈愛》:福克納、村上春樹、安部公房與李滄東的打火機 存在焦慮到底是什麼?我們大可不斷反覆,在熱牛腸鍋邊、冰啤酒邊、冷三明治邊、放著邁爾斯.戴維士唱片的黑膠唱盤邊、紫紗輕覆著晚霞的天邊,向對方傾吐故事或跳上一支舞,但這樣的神秘儀式什麼都帶走了,徒留下承載著全世界重量的謎給自己。現代都會青年人的存在焦慮大抵就是這樣蝕刻在皮膚上的、無處可撓之癢⋯⋯ 釀電影 2025.01.19 《青魚》中的符號學:照片、火車與鏡子的隱喻解析 李滄東導演的首部電影《青魚》透過物件與空間的運用來刻畫人物情感與心理狀態,並挖掘電影中關於命運與自我認同的命題,以及電影語言背後的藝術價值與哲學思考。而片名「青魚」同時也是貫穿全片的重要符號,是電影語言中的能指,指向沫東心底平凡恬逸的生活嚮往,是那只存在於過去,一去不復返的純真年代。 釀電影 2023.09.19 從法國到台灣──專訪《榮耀之路》導演哈希德阿米 童年的故鄉往事、在異鄉走過的一草一木、每一段已成追憶的爭吵、暢談、擁抱都成了生命無法承受之重。「我們會永遠記得你」是心碎的哥哥對弟弟最後的承諾,也是《榮耀之路》問世的理由。 胡椒筒 2023.08.23 流動的風景畫與詩篇──專訪《夜,散步》導演孫求用 《夜,散步》既沒有任何聲音,也沒有任何人物登場,就單純地跟隨導演的鏡頭走在夜晚的首爾。導演時而駐足於溪邊,時而穿行於月光下的小巷和樹林,風景之上還會浮現出導演親自畫的插畫和朝鮮時代文人的詩句。當這些陌生的拼圖拼湊在一起,瞬間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氛圍,為觀眾帶來了電影式的新體驗。 釀電影 2023.04.26 《盲柳與沈睡的女人》:過份晴朗的村上式迷幻 《盲柳與沈睡的女人》的動畫形式,或許正是「魔幻村上」久候的靈魂伴侶。這部片不但將小說中的怪奇事件視覺化,在敘事上,也盡可能保留原始對白與文本,忠實呈現出作者獨特的文風和語感。 花神沒有咖啡館 2022.12.06 《還有愛的日子》:肯認悲傷、釋放憤怒,還剩一點愛 《還有愛的日子》不再有那麼多開放詮釋的留白與意像,人物情感變得內斂,不再充斥無跡可尋的轉折與狗血劇的大悲大喜,但片中描繪暗藏「日式禮貌」下的惡意與危險,以及混雜悲苦和訕笑的人生況味,依舊非常深田。本片可說是於作者型電影和通俗劇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在影像風格與敘事技法上皆展現游刃有餘氣度的集大成之作。 1 2 李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