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Kristin 2020.12.25 專訪《消失的情人節》大霈:直到楊曉淇誕生的瞬間,才帶領她學著更愛自己 「那句話『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不知道為什麼,在成為楊曉淇之後才開始對我產生意義。愛自己要從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開始,我因此得到許多反思,生活上也開始有所調整。實際而言,我的動作的確因此變得比較快,卻遲遲等不到楊曉淇退駕的一天到來,她始終停留在我的生命當中。」 阿潑 2020.12.24 「不要說,他們還在」──影集《返校》與世紀末的威權幽靈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釀電影 2020.12.24 《返校》李玲葦 aka 劉芸香給學姊的第三封信 在看《返校》影集的時候,一般第一次我無法很客觀地進入,所以我會看第二次,在芸香身上,我看到了她的防護罩,每天都穿上她妝扮好的外殼偽裝著,所有情緒都不敢外顯,時刻深怕自己做錯些什麼,委屈習慣性地往肚裡吞。連被老師侵犯這麼重大的事都不敢主動告訴,看著她這樣我覺得好心疼,甚至到第五集是氣憤⋯⋯ 吳思恩 2020.12.23 《塔可夫斯基:以電影之詩祈禱》──再次理解思想家之禱文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程諾 2020.12.22 親情的糾結與體認──電影《花椒之味》的「一家」故事 火鍋本身,帶出人與人圍爐共聚的親密意義。相較於其他餐食,火鍋食用時間較長,一般且共用爐鍋,過程中的談興交流,往往更多。寒天爐火,裊裊炊煙,熱騰騰的食物,飽暖腸胃之餘,亦能溫熱人心。麥曦茵雖對原著多所改動,但顯然沒忘記其中以火鍋扣連情感的表述。小說裏,爸爸角色心目中,火鍋即是家的滋味,永不能磨滅的鄉愁 釀電影 2020.12.21 《返校》韓寧 aka 方芮欣給學妹的第三封信 說到告別,我是最不會的人,總是太過多愁善感,太過害怕失去,也總是因為不知如何面對告別,乾脆掉頭就走、永不回頭,把柔軟的心冷凍起來,是這樣極端的性格,倒是和芮欣有點相似。於是在今年的年尾、在今天、在此時此刻,我想要練習「平常心」。我想要重新告訴自己,所有的結束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關機是因為要重新被開機 1 ... 193 194 195 196 197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