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昕 沈怡昕,台大社會系畢業,目前就讀臺藝大電影所。 嗜好是電影,毒癮是看影展片,酷愛在臉書品評導演,但更樂於與影友切磋眼力。 常用的標籤 #人物專訪 #專訪 #釀人物 #釀專訪 #釀電影 2020.09.21 愛的龜兔賽跑──《消失的情人節》 在愛情裡沒有誰輸誰贏,贏也得是雙贏,輸了肯定是兩敗俱傷。《2046》說過:「愛情講究的是時機,時機是很難拿捏的」。不斷錯過表白時機的烏龜,要怎麼讓兔子愛上她呢?陳導深知王家衛式「求敗」之美,畢竟,在「愛,無能」時,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慢了一點,又或者快了一點,時機是很難拿捏的。 2019.12.17 她的「杜撰」日記:《寂寞診療室》 多數人不一定是毒蟲,自認沒有創作小說、音樂、詩詞的天賦與餘裕,但每天在捷運上我都無限感慨,我們每天活在自己和別人的 ig 限動之中,我們「暴露」成癮,暴露、被暴露自我。我們活在虛構中,彷彿我們都是小說家。對我來說,整個時代都是酒鬼,我沉溺一種藉由通訊軟體吸食的酒精。 2019.11.12 金馬 2019|《殺戮荒村》:比科幻還科幻的,是現實 本片「反美」意味濃厚,但罵起跟川普一樣爛的自家總統,可能又不僅僅只是一部殺美國傭兵的反美電影,更是反思地方民主體制的侷限,還可以延伸到後殖民、女性主義的面向。而小鎮村攜力反擊的景況,《七武士》感濃厚,也可連結到最近香港、伊拉克、智利的「無大台」社會抗爭。 2019.11.09 金馬 2019|《青春90》:從前,我也是個小文青 《青春90》像我自己的回憶一樣,渾沌卻質樸。明明知道哪些片段應該在電影的哪裡,哪裡他們講了哪句話,或者我用 WhatSong 就可以查到,哪段屁話後背景是放哪首歌,但我卻在回台北的飛機上,用機上娛樂系統再看了一次這部片,反覆倒帶。仔細想想,因為導演很誠實。 2018.02.14 《第三次殺人》:是枝裕和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第三次殺人》是一齣總想要吊死了主角的作品,繩子在導演手上,那條繩索他沒有要給觀眾。但誠實說,繩索從來就不只能用來吊死壞人,還能吊死好人,也可能救人。 2017.07.26 《敦克爾克大行動》:離信任最近的渡口 諾蘭用夢一般的質感,來豐富戰爭懸疑情節,目的卻是提醒了古老大陸正在一場遺忘過去的惡夢之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