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人物 Mion 麥恩 2024.05.28 《我在這裡等你》不是 BL,但我試圖尋找讓遺憾不只是遺憾的方法──專訪導演鄧依涵 「《我在這裡等你》是 BL 電影嗎?」採訪的開頭我便拋出疑問,這也是導演鄧依涵在接下劇本的第一刻,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創作的開端,要拉回鄧依涵所編導的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完整閱讀 雀雀 2024.05.12 進入愛麗絲的鏡子──專訪《我在這裡等你》范少勳、劉俊謙 回想起一路以來,從耳聞對方簡直就是「另一個自己」開始,到真的相遇、合作演戲,終於在第一天見到對方實體本人的范少勳與劉俊謙,其實並沒有真的去比對自己和對方哪裡像、哪裡不像?范少勳解釋:「我們好像都是聽到別人在幫我們作對照?大家的意見聽完,好像就差不多已經認識這個人了。」 完整閱讀 黃曦 2024.05.10 變老就好,不要長大──專訪《八戒》導演邱立偉 邱立偉在創作時寫的是新舊的輪迴,作畫時抵抗的是不被時間追趕過去,他想留下的不只是炫技,而是不會被時間淘汰的東西──他想要給自己、給八戒再次選擇的機會,選擇留下來,其實也沒有關係。 完整閱讀 釀電影 2024.05.04 「我就是那個幸運的人。」───專訪電影聲音大師杜篤之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完整閱讀 Lizzy 2024.05.02 下一代巨星席位的強勁挑戰者──千黛亞 打開千黛亞的履歷,你可能會以為這位女星在收集某種演藝界十項全能的認證。27 歲的她,IG 追蹤數是非常驚人的 1.8 億、是艾美獎史上最年輕的劇情類最佳女主角(而且兩年後再得一次)、曾在 2013 年出過唱片(後來也持續配合影視作品推出單曲)、於 2023 年的科切拉(Coachella)音樂節表演 完整閱讀 陳穎 2024.05.01 假如張國榮是個污名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完整閱讀 曾勻之 2024.04.29 記得回來,我的神明──喜歡張國榮的 2500 天 離世二十多年,張國榮與哥迷之間的精神連結未曾遞減,其中必然有再也無從仰望萬世巨星的黯然,更多的卻是雙方在音畫的罅隙間,帶著漫長時間差的共情。感謝所有的歌曲與影像。當他對著台下低眉撒嬌「你們會不會好快就不記得我了?」我們會像安撫要糖吃的孩子一樣,在空氣中將他抱緊。 完整閱讀 黃曦 2024.04.26 Miss You Much, Leslie:同你唱千千闕歌 錯過了哥哥風華絕代的那些年,錯過了曾經說過不變的香港,我才真正走上與 Leslie 道別、卻也與他同行的日子──當年情常在心,紅塵夢醒無憾──是每一次看見星河、憶起往事,都能想起當年的哥哥的臉,縱使我們從來都不曾共同歌唱過。 完整閱讀 1 ... 4 5 6 7 8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