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9.04.26 關於鐵道的想像──TIDF 2019 巡迴展東南亞個人選 這三部藉由鐵道發展敘事的影片各有令人玩味的影像語言,藉此觀察或評論東南亞經濟、社會、歷史的一個切片,展示人們的生活。除了這三部影片,我看完本次巡迴影展的東南亞單元選片後,才發現自身對被攝者、被拍攝風景的想法、感受或夢的詮釋,也難以逃避我作為觀看者所站的位置,那帶點刺痛的矛盾。 楊殿安 2019.04.26 我要飛到我父神那裡,誰把我拖下來呢?──談邱剛健《疏離》風格與1960年代 《疏離》以五張字卡分段描述一名男子(高辛甬)隱晦的自瀆,冷眼凝望工人吃力推車,其後遇上一場車禍,被撞飛到電線竿上,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般滑落。我們看到邱剛健電影中永恆出現的母題:「性與死亡」。這個強烈的作者風格早在 1960 年代便已定調,以「性」挑釁、褻瀆上帝,讓我們看到一種「溫柔暴力」的電影風格 甜寒 2019.04.16 金馬奇幻影展【科幻異世界】:我與世界格格不入 我們的生存生活原本都在控制之中,世界與我們有著簡單至複雜、強硬或綿延的系統網絡,我們是「生命終究會自己找到出路」的「生命」,而「自己的出路」是在種種博弈、他律(heteronomy)之下我們得以自控的感覺,也是忽略不可得見過程的結果。科幻作品拉出、強調著這個滑順的自我──世界系統失靈的這個時刻。 甜寒 2019.04.03 殘酷羅曼史:《一樹梨花壓海棠》與《巴黎最後的探戈》 老男人對女孩來說,總有一天是過去式,小女孩對男人來講,卻一直都是未來式。觀眾冷眼看著這項不成謎題的單純減法,看著男人明知故犯,他押上了籌碼,以為可以跟進,出手時的欲望,翻牌卻成了愛。他為了她打造的密室,鎖住的只有自己。這份天真的諷刺因為在於男人而非女孩,在於成熟老練而非青澀懵懂,所以更為殘酷。 希米露 2019.03.29 《我們》:生命兩面體的虛偽正義與無知自殺 有些人的創作是透過臨摹與再造:由過去藝術作品的細節中找尋靈感,重新組合與整裝,融入當代的意識、概念、技術,以及創作者自己的思想、意圖、幽默,製作出屬於新時代的個人之作。喬登.皮爾的《我們》就屬這類臨摹再造作品中的佼佼者。 曾勻之 2019.03.28 金馬奇幻影展【來勢匈匈】:我們如何放下並接受生命的徒勞 〈來勢匈匈〉單元從怪咖導演喬治帕爾菲的《異境之音》,到《狐仙麗莎煞煞煞》導演卡歐利烏梅薩羅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自殺 X 檔案》,再到新銳導演嘉博雷兹自編自導自演的《爛情詩》,三部作品各自在科幻、懸疑及喜劇類型中獨立放光,議題從外星橫跨到政治歷史,末尾卻都有志一同地收束於「人」。以小見大,再以大喻小⋯⋯ 1 ... 244 245 246 247 248 ...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