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趙鐸 2021.03.31 《晨曦將至》:每個存在都是光的本身 在《晨曦將至》裡,「誰才是真正的母親」這個問題與其說是關於親情與倫理的,不如說是關於生命的。河瀨直美對於「親人」、「親生父母」的追索並不僅在於關係型態的可能性,更是在生命面對(無故的)斷裂當下,探索影像創作如何讓人交融在更大生命的世界中、並重新完整的修辭術── 釀電影 2021.03.30 仇視的對立面──談《殺人一舉》中加害者的贏家立場 他們以血洗共黨贏得掌權的合理性,在戰亂過後的和平年間,即使政府漸漸從爭奪江山的紛亂階段趨向保定江山的管理階段,尚武的風氣仍然雜處並依存。戰士緬懷血洗共黨、強姦共黨女人的日子,坐擁武力和暴力才是王法。政府官員向五戒青年團喊定軍心的口號是:「鎮壓共產黨!」能夠博得掌聲的言論則是:「我們甚至可以更殘忍。」 蔡曉松 2021.03.29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英雄的力量與慾望 史奈德鏡頭下的英雄更沉迷在暴力帶來的快感中,蝙蝠俠以前會被調笑是個「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在史奈德的作品中,這句話不是玩笑,他就是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又或是,至少在史奈德的版本中,神力女超人的戰鬥一直帶有性張力,她不單純只是超級英雄電影常見的守衛者,而有更沈迷在戰鬥中的主動性。 張硯拓 2021.03.26 天橋上的主編週記(五):金魚、超時空手錶──那之後,就是長大的事了 原作的〈金魚〉是特別凶險的一篇,然而改編成了劇,沒有成人,僅僅靠著紅色內衣、金魚在墨紙上的掙扎跳動、被剪亂的頭髮,暗示著那不可說,初看淺淺的,卻越想越心痛。這裡的編劇拿捏,令人激賞。不說破是心疼,是(對觀眾的)信任,亦是對敘事即回憶──身在其中不會察覺,長大後才越想越不對──的特質的證明。 張硯拓 2021.03.25 天橋上的主編週記(四):火柴、錄音帶──其實不讓兒子回來的,是你自己 媽這個形象前衛、歷練豐滿的少婦,我們很容易忘記她活躍的商場江湖,可是上一個世紀八〇年代、三十年前的老台北啊!魔術師說「其實不讓兒子回來的,是你自己」──這裡說的「回來」,大概也非指形體的來去,而是心境上,願意接納他「仍然是」我兒子吧。這一題,即使現在的媽媽都不一定能上手了,對點媽而言,更是越級打怪 吳思恩 2021.03.25 《天國與地獄》完結篇:必須無視所有的愛,才得以成為空殼 《天國與地獄》從社會菁英之惡走向底層人物悲涼,在嫉惡如仇的刑警眼中泛出灰色凡塵,或許劇名早已揭示了這個世界的模樣,如此兩極卻又無法二分,天國與地獄格格不入,而我們正身處分隔二者的人間。我們同芸芸眾生浮沉,也曾忽視蜷曲在暗處的人們,但只要我們走近、踏進他們的人生,或許世界就會少一個「空集合」。 1 ... 172 173 174 175 176 ...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