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釀電影 2022.01.26 6 部精選剁🐔🐔片單讓你好刺🐔 這份片單從清水到獵奇,囊括日韓與歐美作品,充滿相愛與相殺,穿梭電影藝術、性別與政治,虛構及真實事件,維度橫跨整整 40 年之差,男女導演一應俱全,展現殺ㄐ或取卵的各種方式。預祝大家安心服用,看完保證成為更加愛護自己ㄐㄐ的優質男子漢,以及對刀的用途有更多想像的女漢子٩(๑❛ᴗ❛๑)۶。 釀電影 2022.01.25 《洛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對決 自由意志是西洋哲學的基石也是天花板。康德認為道德倫理必須建立在三個預設之上:上帝存在、靈魂不滅和自由意志,卻也指出人的有限理性不能認識上帝、靈魂和自由。幾千年的哲學辯證雖然還是無解,但很高興在二十一世紀能有《洛基》與《西方極樂園》這樣的神劇,在奇幻與科幻的世界盡情演繹形而上的劇情。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釀電影 2022.01.24 永恆族:非人物種的存在主義 在《永恆族》劇情當中,角色行動的選擇與自由是推動敘事的隱藏線索,這點對照著他們被創造時所被賦予的使命來看,會更加明顯。這兩者之間的對比也是《永恆族》在眾多英雄故事中的獨特之處──獨特之處在於,它展開的是一段以非人物種為主的存在主義論述。非人物種在此並非貶義,而是一個更能開展存在主義可能性的方向。 甜寒 2022.01.20 「因為我相信電影」──專訪濱口竜介,談故事存在前的導演功課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日本導演濱口竜介,與我們暢聊他過往的作品,尤其細談去年底大受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以及甫推出的新作《在車上》,從文字到影像的轉譯、與演員的溝通到創作階段對空間的想像──近兩小時的訪談,我們以三篇文章完整呈現,透過這一系列訪談,窺探濱口竜介創作背後的細節與意志。 CharMing 2022.01.18 《總編的復仇》:吉田大八的錯視畫與錯誤的選題 《總編的復仇》證明了吉田大八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即使是一部高概念電影,最終導演想呈現的「概念」卻凌駕於電影成果。對比同樣以「社會議題」為導向的《羊之木》、《美麗之星》,《總編的復仇》敗就敗在世人會用娛樂片的視角來衡量整部電影的好壞。 楊殿安 2022.01.17 「似是故人來」──《梅艷芳》喚回了我們記憶中的香港女兒 歷史的既視感竟如此強烈!《梅艷芳》中缺席的民主歌聲獻中華、幽微的九七大限焦慮、或者是 2003 年的抗 SARS 戰役,這些都是港人一路走來的歷史歲月,而成為了巨大的電影符碼(存在/不存在皆是)影射著遭遇政治巨變、新冠疫情衝擊的現時香港。梅艷芳一句:「我會待在香港」撫慰了多少現今港人的心靈? 1 ... 149 150 151 152 153 ...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