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人物 婉兒Cari 2022.11.19 光,帶他走向遠方──專訪攝影大師李屏賓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完整閱讀 15噸的書 2022.11.15 希望「柔韌」讓我們無恙──專訪紀錄片導演賀照緹 「當這個孩子說她不想放棄自己,有些話她想說可不可以呢?這個社會該如何面對她的勇氣?」對於脆弱、隱私我們總慣性地以「救援」的單一態度去處理,卻反而是最應該思索面對它的多種可能。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觀看賀照緹導演的作品,總是讓人充滿「力量」。這種力量並非是指單純的力度展現,而是一種接收的循環 完整閱讀 15噸的書 2022.11.10 致那些努力活著的你我他──專訪紀錄片導演楊力州 「我們大概就只做這件事(拍紀錄片)了,而且想講的故事還很多。」從業二十幾年,拍攝過各類題材的楊力州導演,為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是註解。在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他是一位專職老師,未曾料到會將自己往後的生命奉獻給電影;在這之後,他關注偏鄉,注視那些底層、無力發聲的人物,展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樣態。 完整閱讀 雀雀 2022.10.30 從性感到感性,當男人三八時──專訪《罪後真相》張孝全 戲外被封為性感男神,戲裡則常以感性演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張孝全,今年三十八歲,且不幫自己做任何市場定位:「因為定位不是自己給的,演員一直以來都是處在相較被動的位置,你只能決定你眼前有什麼戲可以演?除了這個之外,如何充實自己?這一些是比較能確定的事,剩下的,其實都只能交給這個世界。」 完整閱讀 吳思恩 2022.10.26 堅持對「影展」的信仰──專訪金馬影展部總監陳曉珮 身為金馬每年選片指南的台柱之一、具備「在三十秒內把一部電影講到讓觀眾買單」魔力的陳曉珮推測,影展的氛圍或是觀眾的好奇心、「搶先看」的新鮮感、甚至滿額禮都是觀眾可能加買某部片的因素。「影展就是一種邪教。」這句話從影展部總監口中說出,別具趣味又似乎有著強大說服力。 完整閱讀 雀雀 2022.10.12 將 BL 劇放進愛情的記憶珠寶盒──專訪《我的牙想你》吳岳擎、余晉 在各種類型戲劇迎來百花齊放的影劇時代裡,《我的牙想你》提供一個台劇 BL 劇種的選項,能讓人輕鬆入門又忍不住想回放反覆細細品嚐。或許在追了此劇以後,你將會懂得,為何總有人想要躺在坑裡、不出來了。 完整閱讀 LEVY 2022.10.07 我只恨時間不夠──專訪《他還年輕》傳主吳晟X導演林靖傑 因為吳晟「社會型作家」的特質,《他還年輕》亦離不開社會議題。因為關心,所以下筆書寫,寫小孩、寫親人、寫家國、寫環境,只盼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今書寫已屆一甲子,問近日有什麼寫作的遺憾或感悟嗎?「到現在,我就只恨時間不夠,我關注的太多了,我就一直想要趕快把我關注的這些,趕快寫、趕快寫。」 完整閱讀 15噸的書 2022.09.27 九億少男少女的夢──梁朝偉與角色間的非演不可 梁朝偉曾在訪談中談到,自己在入戲《色・戒》易先生時,因為帶著類似的妝髮,因而在一場與湯唯並肩走路的戲,一瞬間「周慕雲」突然來訪。可能只是短暫的感覺,周圍人甚至察覺不了,但他就是知道那一刻有什麼是不一樣的。角色的滲透不僅在於演員生活中,甚至在入戲其他角色時,也如幽靈般閃現附體。 完整閱讀 1 ... 14 15 16 17 18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