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鼠球営業中 日劇、漫畫與電影的雜食愛好者,致力於推廣日劇的美好,相信深度評論也可以寫得平易近人。IG:《倉鼠球営業中》 常用的標籤 #Disney+ #劇評 #日劇 #釀選劇 #釀電影 2023.09.15 「下次,請寫一部沒有人會受傷的故事」──《沒有季節的城市》 透過與日文的「什麼(なに)」發音相同的「納尼」影射311,是本劇極為巧妙的設計。除了帶有宮藤官九郎獨到的惡趣味之外,在劇情層面也別具意義,不直接點名311的手法使得故事與角色都更具延展性,讓本劇跳脫狹義的後311作品框架,勾勒的對象與其說是海嘯後的災民,不如說是那些受傷的、殘缺的、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們 2023.07.04 「誰來看見真正的我?」──從《我推的孩子》一窺日本影劇生態 選擇進入演藝圈的人們,都懷抱著「被看見」的渴望,然而恐怕只有踏入其中之後才能深刻明白,台下、鏡頭外、螢幕外的觀眾所想要看見的並非真實,而是一種想像的投射。「誰來看見真正的我?」是《我推的孩子》裡的集體吶喊,不過這樣的聲嘶力竭,又有誰聽得見呢? 2023.06.03 《金之國水之國》:將反戰譜寫成軟綿綿的童話 岩本奈緒嘗試結合多種元素,避免本作淪為千篇一律的愛情故事,光是兩國的場景設計就煞費苦心:金之國以伊朗、土耳其為原型,水之國則是匯融蒙古、尼泊爾、西藏等地,在動畫電影裡由曾經負責《千年女優》、《夏日大作戰》的知名製作公司 MADHOUSE 操刀,極為細膩地還原之後,異域風情顯得更為濃郁。 2023.05.03 《人選之人-造浪者》:細節滿滿,還有靈魂拷問──台灣民主化數十年終於等到的政治職人劇 這是一部我已經等待太久的劇。在台灣民主轉型之路開展了數十年後,我們終於迎來了一齣如此具有當代性,同時又富有在地文化特色的作品,將「政治」以如此貼近常民的形態呈現,讓人們意識到從政者也有著人性化的糾結,更得以重新省思劇中帶出的各種辯證及現象,不論是議題或價值取捨。 2023.03.14 《重啟人生》:「我不想寫俗氣的東西」──笨蛋節奏的集大成之作 最初得知本劇以「獲得重過一次人生的機會」為主題時,有些擔憂會往「過於執著改變曾經發生的事實,因而錯過人生裡重要的事物」的方向推進,但笨蛋節奏成功證明即使如此傳統的題材,他依然能憑藉特有的喜感、自然到近乎瑣碎的敘事風格,打破日劇總是說教的既定印象,最後一集更大膽運用反高潮的手法,讓一切回歸日常的平淡。 2023.01.19 《舞伎家的料理人》:太多可愛,太少現實──談原作漫畫與改編劇的差異 如果說電影如同料理,需要不同層次的調味才能顯得風味飽滿且餘韻無窮,近年是枝裕和所端出的菜色固然甜美、討喜,卻就是少了一味。《舞伎家的料理人》更可說是是枝裕和作品裡面最為夢幻軟綿的一部,火力全開地展現少女的明亮笑顏,替藝伎產業與置屋裡的生活裹上厚厚的糖衣──而這也是我不喜歡這部戲劇的原因。 2022.12.30 撕下透明系標籤,大步前行吧!──關於夏帆 那個曾說自己太笨、不適合當演員的女孩,不知不覺地快要抵達身為女演員的第二十年了。七年前在《海街日記》訪談中,夏帆談起正開始在演藝圈閃耀光芒的廣瀨鈴:「看到她,我會想到像《天然子結構》對我的意義一樣,《海街》也會成為她的重要代表作。會用這樣的角度來看鈴,對我來說很新鮮──大概是因為自己也長大成人了。」 2022.12.06 《First Love 初戀》:愛情軸線以外的敘事對比與文化符碼 身為日劇迷,《初戀》的出現使人備感欣慰。長期以來,日劇持續面對著進步太慢、過於封閉、只關注國內市場的批評,跨國串流平台的出現和資金進駐,雖然帶來新的契機,但對於拓展收視族群的影響力仍然有限。這次《初戀》獲得的成功,不僅代表跨國製作也能駕馭傳統的純愛日劇題材,更證明日劇在市場中仍然具有獨特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