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人物 黃曦 2025.09.14 從明亮走進朦朧──筆訪聲子蟲 Bugs of Phonon 「死亡是進行中的儀式,而疾病是敲響儀式的大鐘。直到死亡完成,被留下的生命便成為偉大的繼承。」其實人類時時刻刻都在面對死亡,但我們總是避而不談,因此錯過了關係,抱有遺憾。但是,我們如果能夠開始去面對死亡,理解那隻狐狸,那麼死亡來到的那刻,或許就能真正地將願望與念想傳承下去。 完整閱讀 黃曦 2025.08.22 我還在香港拍電影──周冠威的十年與其後 在《時代革命》開拍之後,周冠威更全面地意識到自己必須完全地參與其中,同時作為公民,也作為紀錄者。即使現今香港的政治氛圍變得更加壓抑,周冠威仍選擇作為一名創作者,繼續留在香港拍電影——在面對極權的黑暗時,我選擇讓自己暴露在陽光之下,這樣的行動本身就是一種抗爭。 完整閱讀 邱宇暄 2025.08.21 在開放的影廳,專心地聽──專訪北美館「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策展人陳慧穎、馮馨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是臺北市立美術館藉由跨領域策展合作,在地下樓打造的視聽空間,長期定時定點放映不同主題之單頻道影像。自2024年10月開展以來已推出三個季度,本季(Vol.4)由分別具備電影、視覺藝術策展背景的陳慧穎及馮馨共同策劃,作為放映計畫最後一季,將展出至2025年9月28日。 完整閱讀 黃曦 2025.08.09 再會,世界的幽魂(下):散步到掌心,撿起那顆紅色果實──再訪《29 號公路》導演森井勇佑 村上春樹寫多崎作之旅的開頭,亦是由死向生,為了想要努力克服幽冥之心的孤獨,而展開行走與巡禮,因此繼續活著,以成為責任。無論愛美子的不容於世是來自命運,又或是人類內在深處的失落,森井勇佑都決定要讓孩子繼續活著──他要給愛美子,也給自己繼續下去的路。 完整閱讀 CharMing 2025.07.19 那張長椅,就在現實與非現實存在著──奧山由之與《長椅小情歌》 「對我來說,所謂的現實與非現實,是同時存在的。眼睛所見的現實,和腦中想像的虛幻加總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真實』。因此在拍這部片的時候,我有特別注意該如何設計電影的『入口』與『出口』,讓觀眾可以自然地從現實進入幻想,且在看完電影後不會有跟生活脫節的感覺。」——奧山由之與《長椅小情歌》 完整閱讀 馬欣 2025.07.17 因早預見了離散,所以開到荼糜──談王家衛的電影 他的電影裡面沒什麼人哭的,香港導演都不時興拍人哭,眼淚沒人看時根本不是珍珠,王家衛只拍人心底的荒涼。與其說他是香港美學,更有幾分是法租界時期上海的美學,寫的拍的都是整個亞洲人的習慣卑微、在歷史上被犧牲與殖民、故鄉認同是分裂的真相 完整閱讀 黃曦 2025.07.16 只有日常和槍傷是會一直存在的──專訪《迷望》導演金太陽 在還沒長成能看到奶奶花白頭頂的個子之前,金太陽看見的是奶奶腿上,留有參與韓戰而受的槍傷疤痕。金太陽將電影裡幽微的創傷記憶,從身體移轉到城市,見證並記錄下歷史從遠到近的痛癢,以鐘路的鏽蝕的老招牌和奶奶腿上的疊嶂起伏作為表裡,呼應著幾年間的政治跌宕——即使記憶會因為時間而淡化,但不會真正消失。 完整閱讀 CharMing 2025.06.19 是枝裕和最想捕捉的身影──演員廣瀨鈴的成長之路 「廣瀨鈴是能激發導演欲望的存在。」是枝裕和導演說。「她會讓人產生一種『只要是我來拍,也許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渴望。我想持續地,隨著她的成長去捕捉她的模樣,用自己的鏡頭拍下『現在的廣瀨鈴』。直到有一天,她對我說:『導演,差不多可以了吧』為止。」 完整閱讀 1 2 3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