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釀電影 2024.03.02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2「毫無預警的」 在睜開眼睛與閉上雙眼的時候,想的都是關於寫作的焦慮。還沒有寫的焦慮,寫出來卻覺得不好的焦慮,寫不出來的焦慮。這些擔憂,終歸是我害怕自己其實不夠聰明,或是害怕自己退步,接著就會被淘汰,而淘汰的終極是丟棄。 釀電影 2024.03.01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1「不演了」 我想起斯特拉・阿德勒在《表演的藝術》一書中說:「只有當你拒絕把自己當作角色的時候,才是表演。在整個表演的歷史中,沒有人表演他自己。」長久以來,我把角色放在自己的前面,現在,我第一次產生了「演員為什麼不能演自己」的疑問,我甚至對什麼叫作「自己」充滿了問號。 皮編 2024.02.29 《天水圍的日與夜》:我的日常電影啟蒙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黃曦 2024.02.28 《再見機器人》:欣逢夏日清晨的虹之原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于念平 2024.02.25 小說家、電影導演、詩人──從樸光洙的《想去那個島》談李滄東的精神三變 李滄東的精神世界與尼采的精神三變較為不同。在此,我想邀請讀者想像一個不斷處於動態中、卻不會傾斜至倒塌的槓桿裝置,在橫桿的兩端分別是小說家/駱駝與詩人/小孩,而作為此裝置的支點,並不斷調整施力點與抗力點的,即是電影導演/獅子。 彭紹宇 2024.02.24 《墜惡真相》:無關真相,而是人們對事實的想像 跨入 2024 一段時間,至今回想,法國電影《墜惡真相》依然是我 2023 一整年看到最令人驚艷的作品。一場墜樓,震動的不只是婚姻關係或性別角色的討論,更關乎何謂真相,與「真相是否存在」的探討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中,讓我駐足許久的字是 Anatomy──解剖,剖析 1 ... 53 54 55 56 57 ...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