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曦 影評人,作家,著有《離席:為什麼看電影》《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尤里西斯的狗》 常用的標籤 #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 #影評 #海史密斯 #釀影評 #釀電影 2023.08.20 憂慮的起源──《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 這些故事有著滿載爆發力的跌宕情節、高度原創性的設定、主要人物都透著一份迷人但難以穿透的曖昧性,海史密斯這個名字多年以來,也就連結著這些作品的膾炙人口。書「太好看」了,那麼環環相扣又緊湊,那麼無一絲鬆懈的連續性,以致於讓人們忽略了在這些書頁後頭,竟是一個在某種意義上不相像、拼湊不起來的崎嶇靈魂。 2023.07.11 我看到鬼 我看了一部片,十年後,我和當年的作者一樣大了。我看了一部片,那個同一個作者變老了,變深沉或疲憊了。再過另一個十年,我和那個作者拍後來那部片的年紀或階段一樣了。……看電影,或說,愛電影,慢慢變得,一直重複這個過程。 你記得一切,因此你預見一切。電影都演過了。 2023.05.19 《盛開紫羅蘭》:為什麼一直說「我很醜」? 藉著講述薇奧麗的故事,帶出她身處的時代,喜好文藝的觀眾彷彿進入 整幢輝煌熱鬧的文學現場,《盛開紫羅蘭》相當程度地提及西蒙波娃,也意有所指地暗示薇奧麗與波娃之間的親密交情,但如果認真去同理、感受薇奧麗,或可以理解,這份愛戀只是一場煙霧,裡頭湧動的是關於薇奧麗(而非關西蒙波娃)的生命課題。 2023.04.07 飄盪將我帶到何處?──談保羅湯瑪斯安德森電影中「相信」的各種變形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作品,不是要確立關於人與信仰的關係的特定答案,而是透露了他的著迷於兩者之間的動態交互影響。終極解答不會是「不信」,也不該是「信」,而是在信與不信之間,在對什麼謙卑或臣服之前,先反覆被折磨地發現、確立某個「我」。 2022.09.24 建構一個關係,然後走進去──簡談「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展覽與《群虎路上》和《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我們或可基於對兩地之某種命運樣態的東西之熟稔,去映射地具結對某曾經發生的事之更寬闊的閱讀,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到底是,這每一樁朝向原本已關閉的儼然的時間之直面對峙。人是歷史的一部份,歷史卻也由人所寫就,由人之選擇/建構,並經歷了每一幢關係,甚且是自此些關係之外邊投過來的凝視,終於落定。 2022.03.31 需要那麼大的虛假才能胃納的是怎樣大的真實?從影集《創造安娜》談起 在紐約這世界頂端擁有一席之地是多麼虛幻的事,更何況你沒有任何資源、你甚至犯過錯。可如果現實的蹎躓,真能讓我們放下夢想就好了。但沒有,我們仍在灰撲撲的日子裡,掛念著那些金色的東西。 2022.01.11 釀X高雄市電影館|川端康成文學映画導讀 川端的作品常瀰漫著某種虛無又妖異的氣息,而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鑽研和深度浸淫,又給予其故事盛大的意象,透出難以抗拒的迷離魅力。從改編電影的角度去認識川端作品,相當不同於單從文學的進入,來回地耙梳,能更完整地認識這位文學家及其所處在的時空和精神狀態。 2021.12.28 哪裡不是魅他域:《駭客任務:復活》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