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15噸的書 2020.07.21 《藍色恐懼》:我是你,也不是你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0.07.20 《誓血五人組》:「他者」的精神分裂認同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婉兒Cari 2020.07.17 北影 2020|以藏區的靈性詩意,寫女性的生存之慟──專訪《氣球》導演萬瑪才旦 「人越長大就越容易會失去一些靈性的東西。」〈氣球〉小說中的這句評述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在拍攝電影前,萬瑪才旦先寫了小說,在獨特的宗教文化場域下,藏人對自尊的堅守、對性事的噤聲,都被他信筆寫透。而那股渾然天成的聚落氛圍,也讓他搬移到電影中。 Maple 2020.07.16 《破處》:勇氣衝勁十足,目標卻不清不楚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蔡曉松 2020.07.15 在時代謝幕後,窺一眼臺灣武俠的輝煌:「府中15」聯邦武俠專題緣起 老電影,最終或許仍是寂寞的。經驗難以複製,即便是後進影迷,從電影中獲得寶貴的啟發或娛樂,也很難同步於它初次問世時的迴響與帶給觀眾的感受。「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如同苗天與石雋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散場碰面,笑談往日,也有感傷。 于念平 2020.07.15 北影+高雄拍短片|《主管再見》《雄雞卡克》《夜車》《未來的衝擊》 人的行為、性格、價值觀是與環境的共同構作,人要怎麼脫離原本的自己,是怎麼辯證都不會有答案、所以問了也沒用的問題。QA時,飾演弟弟仔的演員意外說了一個拍攝時印象深刻的事。他說「監獄的枕頭真的好臭,身上都是那個味道,我洗了兩週才洗掉。」味道要洗兩週,那思想要洗多久?或是真的得洗掉,才能有不一樣的命運嗎? 1 ... 214 215 216 217 218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