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郁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任品牌主管、課程統籌,從哲學、心理學、藝術、文學切入探討人生課題。現為文字工作者,歡迎追蹤我的網站:epiloguewire.com,IG:epilogue.wire,FB粉專:藝文日常。 常用的標籤 #台北文學閱影展 #婚姻 #影評 #釀影評 #釀電影 2023.06.12 《安妮艾諾 超八時光》:成為「我」,即是抵抗暴力 我不斷思索和試圖理解安妮為何如此詮釋這段時光、這場婚姻,時而懷疑是她的回憶濾鏡銳化(而非鈍化)了當初的矛盾與不快,時而敬佩地認為這正是她從不裝睡、永遠清醒的銳利誠實。但「暴力」是嚴肅指控,以此形容究竟是精準或言重? 2023.02.14 《伊尼舍林的女妖》:當獅子精神對駱駝宣戰 康姆剪斷的是自己而非他人的手指,那爆烈與驚世駭俗,或許是對抗束縛與掠奪自由之不得不,然而悲劇就在於,他沒能將乘載這些的斷指投擲向那「鱗片上閃爍著各種『你應該』的巨龍」,卻直直扔向了派瑞。他的行動裡不僅有他的精神,還有無處傾瀉的哀怨焦慮與自我厭惡,從此,原先寄望的音樂與超越,再也抹滅不了血與仇的印記。 2022.09.11 《西方極樂園》第四季:當「神」面對存在問題 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中,從古希臘哲學到基督宗教,都傾向於將「超越界」與「現象世界」二分,那是形上與形下的區別、性靈與身心的區別、亦是死與生的區別。儘管人類擁有內在的超越性,渴望跨越自身的不完滿、朝向真善美,亦能運用理性,穿越事物的表面、探尋事物之上/之外的存在與本質,可是身在人間始終只能仰望和相信⋯⋯ 2022.03.21 《上帝之手》:回憶裡閃耀的那不勒斯苦澀豔陽 《年輕氣盛》的老佛列德曾說,我都快記不清我父母了,記不清他們的臉、他們說話的樣子。但《上帝之手》的少年法貝托說,我絕對不會忘記他們的。而五十歲的索倫提諾,用整部真誠的電影告訴我們,當記得與遺忘相互滲透,還有藝術能讓回憶成為永恆;而所謂的永恆,也只可能存在於藝術和回憶裡。 2022.02.15 《在車上》:語言、言說,與超越言語的那些 我們終究必須透過語言的濾鏡來認知世界和他者,而濱口竜介導演在這樣的前提下,仍然捕捉到了某些超越言語的,看似最魔幻、但其實也最符合原始本能的真誠瞬間,這是他電影獨特的魅力。 2021.11.11 HBO 新版與柏格曼原作《婚姻場景》:在愛裡我們都是文盲 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婚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愛。儘管教了也不一定學得會,總要等到渾身是傷、滿臉淚痕地領悟了些什麼,才明白過去有多可惜,而未來,卻再也不可能像曾經那樣去愛了。很久以後,療傷的漫漫長路始終還沒走完,但如果某夜,我們還能並肩躺在心中畫過美麗藍圖的閣樓,也許我會讓你知道,你會讓我知道,我愛你如昔 2021.10.21 那些讓「我」成為「我」的啟蒙電影,以及浪漫(狗血)愛情日韓劇 每每追一齣喜愛的日韓劇,跟著劇中角色一起喜怒哀樂,與少女心觀眾們一起尖叫灑花,那段日子總覺得特別幸福、充滿期盼與陪伴,是與看電影完全不同的需求和感受。無論是深刻擊中靈魂的藝文片、開拓眼界的異國議題電影、或是帶來元氣與勇氣的愛情日韓劇,因為有這些我心心念念的影劇,讓我長成了如今的自己。 2021.04.15 《游牧人生》:從天地寂寥駛向天地遼闊,我們路上見 永恆是什麼?是那充滿孔洞的石頭,風蝕峽谷間的跳躍與遙望,遍地普通、握在手中卻成為信物,牽起萍水相逢,投擲入悼念史汪奇的篝火。是夕陽剪影下仰望模型恐龍,山林間頹然傾倒的參天巨樹,是見證生老病死,帝國興起又衰落,而海天無垠,萬物生生不息。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