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群 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近期文章 十年後,再次凝視香妲.艾克曼 feat. 女性影展策展人陳慧穎 《辣媽辣妹2》:我看的不是電影,而是千禧世代的青春與困境 「透過貓眼,看見巨獸」 黃郁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任品牌主管、課程統籌,從哲學、心理學、藝術、文學切入探討人生課題。現為文字工作者,歡迎追蹤我的網站:epiloguewire.com,IG:epilogue.wire,FB粉專:藝文日常。 近期文章 《陌生號碼:高校簡訊詐騙疑雲》:脆弱自戀的瘋狂與創傷 《安道爾》全系列:革命的暗影,反抗的火光 《粗獷派建築師》:美學的政治競技 黃曦 @huangsea_film。寫作者/影評人/編輯。1998 年生,屏東人。現為釀電影編輯、飛地書店企劃總監,修讀電影、文學與哲學,寫有評論、散文等,文章散見於紙本/線上媒體。夢想成為冬天裡金黃色的晨曦,擁有三位忠實讀者,先生、媽媽,還有在天上的爸爸。工作請來信 huangsea@youcontent.club,謝謝。 近期文章 從明亮走進朦朧──筆訪聲子蟲 Bugs of Phonon 血色大地與記憶痛史——談潘禮德的政治影像電影 我還在香港拍電影──周冠威的十年與其後 趙鐸 「別的文化擁有智者,希臘人呈現給我們的卻是這些『朋友』,而且他們絕非僅僅是二流的智者而已。應當說,希臘人宣布了智者的死亡,並代之以哲學家:智慧之友,即尋找智慧,但尚未正式擁有智慧的人。」德勒茲、瓜達里:《何謂哲學?》 網誌:https://wu3vupx03.wordpress.com/ 近期文章 沉浸/沒於聲濤中的歷史記憶: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及《沉沒的聲音》演出 《偶然與想像》:生活,扮演,魔法 如何透過「沉浸感」使我們進入並理解到身心疾患者的視角:以「高雄電影節 XR DREAML」三部 VR 作品為例 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第二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現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近期文章 從《26 年》看光州民主化運動:類型框架下的歷史記憶敘述 《死亡日記》:少年、少女,與攝影機後的目光 《派特森》:律動的電影,與其所洗滌的人物狀態 Lizzy Lizzy Lin,曾在金融業任職多年,但人生最愛還是歐美電影與影集,喜歡透過書寫,讓電影找到速配的觀眾。耕耘部落格多年,臉書專頁『Lizzy聊電影』。 近期文章 《天作之合》:是愛,讓物質有意義 《白雪公主》:想要迎合所有人,卻誰都沒能討好 《死侍與金鋼狼》:再會了福斯,哈囉迪士尼 1 2 3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