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曦 影評人,作家,著有《離席:為什麼看電影》《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尤里西斯的狗》 常用的標籤 #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 #影評 #海史密斯 #釀影評 #釀電影 2021.09.17 《沙丘》已是預言,亦是夢境 上個世紀 60 年代的故事,如今看來會過時嗎?有些太空歌劇的宮廷情節確實已顯陳舊或我們已無數次地看過類似東西,但那個世界/宇宙觀之廣袤無畏,仍是抓住人心的。丹尼維勒納夫也敏銳地善用「預言」、「夢境」等元素來發動故事的格局,由此搆上跨時代的共通性。 2021.08.20 之於我的人生,我永遠在場──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2021.04.27 記憶繼續長成牢籠──《父親》 《父親》給出了無可比擬的經驗,即是,記憶原來是一幢密閉的牢籠。與記憶絕對為敵的,不是遺忘,而是虛假的記憶。如同記憶,虛假的記憶也能兀自繁殖增生,可只是它的依據是浮動的、甚至是空無的,它並非一套平行的秩序,而只是亂長但結實的柵欄,人被更深更絕望地圍困其中。 2021.04.12 七等生是一個虛構人物──《削瘦的靈魂》 我作為一個時時以前面所述藝術賞析ABC自我警覺的資深讀者,從來就盡可能避免將作品連結上創作者生平和現實中的遭遇,但儘管欲堅守距離,《削瘦的靈魂》一波接一波,強勁地勾勒、落定某個輪廓,終於說服了我:原來,這非關劉武雄(七等生本名)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人生,而是,七等生本身就是劉武雄所創作出來的人物。 2021.04.02 《南巫》:一會兒已是我們的一生 當寫實到極限,就是魔幻登場之時。這個魔幻不在於奇觀,而在於終於,與第一次,看到。那些鄉野傳說的起伏,你我和故事主人翁們並不陌生,可唯真正將心靈的眼睛撐開,神秘始流洩、全面蒙上、將一切曳引至另個同模樣卻再也不同的所在。 2020.11.17 《破案神探》:惡也是從小長大 研究者無法是機器。《破案神探》給出的,表面上是每個不同案子裡各種模樣兇手所帶來的心靈奇觀,可終究,且不得不是,探員霍頓.福特之從這個計畫的起始,慢慢因為這些遭遇而陷入的動搖、分裂、改變…… 2020.09.14 鬼是願望──《我想結束這一切》 作為影評人,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是失望的;作為考夫曼的影迷、單方的心靈伴侶與創作者,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接受,也願意看得更多──因為作品何必總是要被檢視優劣進退步,也因為在那個耽溺和狂亂裡有深刻的痛苦,而感覺著自己能理解的痛苦,亦是窩心的。 2020.09.06 《天能》:我與現在,已經發生過 【天能襲來】專題|影像是最理想的演示場域嗎?影像不滅、影像不死,你將之凍結、對其逆回,仔仔細細檢視每個你未能看見的細節。你看不見,因為你沒有真的在看。那麼就逆回,重新順行,直到看見。看著《天能》中一波波不同尺度的鉗形進攻,影像真是這麼奢侈的東西。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