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曦 影評人,作家,著有《離席:為什麼看電影》《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尤里西斯的狗》 常用的標籤 #影評 #釀人物 #釀電影 #電影音樂 #黃晸珉 2024.08.31 結構性的表演:談黃晸珉的表演,以《闇黑新世界》為例 在類型片裡角色能發揮的空間多半是非常有限的,但黃晸珉卻發展出某種結構性的表演,由他經手的人物,似乎不動聲色、安其位地將角色功能最大化,卻也同時在不妨礙情節推進的情況下,找出更多與最大可能性,去讓此一人物擁有一個足以和電影整體框架對話的結構(而不只是通常說的人性或血肉) 2024.05.17 《墜惡真相》:真相不是一行扁平的等式 Justine Triet 曾在 2019 年同樣有 Sandra Hüller 演出的《寂寞診療室》(Sibyl)中,將心理分析、寫作和一樁難纏情事共冶一爐地帶出書寫與虛構之於真實的關係,2023 年的《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將這份關注繼續做了更大的推進 2024.01.25 循著夢路徑,想起你是誰──荷索小說《半夢半醒的世界》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2023.08.20 憂慮的起源──《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 這些故事有著滿載爆發力的跌宕情節、高度原創性的設定、主要人物都透著一份迷人但難以穿透的曖昧性,海史密斯這個名字多年以來,也就連結著這些作品的膾炙人口。書「太好看」了,那麼環環相扣又緊湊,那麼無一絲鬆懈的連續性,以致於讓人們忽略了在這些書頁後頭,竟是一個在某種意義上不相像、拼湊不起來的崎嶇靈魂。 2023.07.11 我看到鬼 我看了一部片,十年後,我和當年的作者一樣大了。我看了一部片,那個同一個作者變老了,變深沉或疲憊了。再過另一個十年,我和那個作者拍後來那部片的年紀或階段一樣了。……看電影,或說,愛電影,慢慢變得,一直重複這個過程。 你記得一切,因此你預見一切。電影都演過了。 2023.05.19 《盛開紫羅蘭》:為什麼一直說「我很醜」? 藉著講述薇奧麗的故事,帶出她身處的時代,喜好文藝的觀眾彷彿進入 整幢輝煌熱鬧的文學現場,《盛開紫羅蘭》相當程度地提及西蒙波娃,也意有所指地暗示薇奧麗與波娃之間的親密交情,但如果認真去同理、感受薇奧麗,或可以理解,這份愛戀只是一場煙霧,裡頭湧動的是關於薇奧麗(而非關西蒙波娃)的生命課題。 2023.04.07 飄盪將我帶到何處?──談保羅湯瑪斯安德森電影中「相信」的各種變形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作品,不是要確立關於人與信仰的關係的特定答案,而是透露了他的著迷於兩者之間的動態交互影響。終極解答不會是「不信」,也不該是「信」,而是在信與不信之間,在對什麼謙卑或臣服之前,先反覆被折磨地發現、確立某個「我」。 2022.09.24 建構一個關係,然後走進去──簡談「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展覽與《群虎路上》和《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我們或可基於對兩地之某種命運樣態的東西之熟稔,去映射地具結對某曾經發生的事之更寬闊的閱讀,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到底是,這每一樁朝向原本已關閉的儼然的時間之直面對峙。人是歷史的一部份,歷史卻也由人所寫就,由人之選擇/建構,並經歷了每一幢關係,甚且是自此些關係之外邊投過來的凝視,終於落定。 1 2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