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第二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現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派特森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18.06.01 重讀《一九八四》:走向老大哥的最後一段路 選擇是自由意志的產物,是自我形象能夠成立的前提,選擇定義人們看自己的方式。老大哥給予選擇,讓人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人們否定自由意志,擁抱老大哥。《一九八四》揭示的可能性,是人類遠比自己想像的更為脆弱,更容易出賣自己的情感、信仰與道德觀。某年某月,選擇會降臨,在那天,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離老大哥更近 2018.04.30 《羊之木》,與吉田大八的兩套戲法 虛與實,我在那一個片段中看到吉田大八如何藉由影像,將所謂的「青春」、所謂的「夢想」示現在銀幕上。我也就在想通了這件事情之後,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提問:「為什麼說吉田大八影響了你對電影的看法?」──因為電影是假的,感受是真的。 2018.03.25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當故事從我們身邊的一場衝突開始 理解與尊重是不能停止的方向,但在這個故事下,關鍵的命題似乎又有另一個指向:在擁有任何標籤、任何身分之前,我們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好人。那就別忘了這件事。 2018.02.16 《黑豹》:在獨立故事中看見英雄電影的新可能性 選角的精準、漫威給予導演庫格勒的自由度,都確保《黑豹》面對「漫威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這個里程碑,可以充分展現它值得驕傲的優點。 2018.02.12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說書,存續整個時代的魔法 透過故事傳遞的過程,我們重新對一個舊世界被野蠻與侵略摧毀殆盡之前的形象,有了想像,也在細節處嗅得人類情感的芬芳。不論是真實或是虛構,故事讓特定的人物與價值觀有了舞台,得以重新展示於他人,能夠將這些形象永遠保存下去,並觸動聽者心中的印象連結。 2017.12.15 英雄的第二次救贖──《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生命力。「星際大戰」是一個從未死去的文化,也是一本從不終結的系列小說,不斷交由下一個創作者寫下新的章節,熱情的影迷亦樂於代勞,增添自己的想像,並樂此不疲,是以這個系列永遠保持運轉。 2017.11.30 血與斷肢──在2017金馬影展看三池崇史、園子溫與北野武 做為昆丁極度推崇的電影大師,三池崇史電影世界裡的「異常」或許更是明顯,三池的電影裡,常流露出宛若程式中毒的崩壞狀況。人物的心理狀態極端不穩定,故事中的善惡分界、倫理道德,更為虛無飄渺,近乎難以釐清。 2017.10.27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歡快和刺激之餘,仍不免遺憾 刺激的動作場面、幽默的喜劇調性,預示接下來的 MCU 發展、置放讓系列影迷笑開懷的彩蛋元素,都做得充分有力。可惜,嚴肅的情感啟發失去戲味,力道發散、鋪陳不足,終究讓電影的故事層面看來薄弱而遺憾。 1 ...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