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有 43 筆,關於 陽光普照 的結果 搜尋 文章 標籤 謝璇 2020.08.11 「我不怪,我只是不一樣」──專訪《怪胎》謝欣穎 在愛情裡面人人或許都是怪胎,也都在找一個與自己同樣特異的雙胞胎。《怪胎》以強迫症特質作為一種顯性象徵,回頭講的是渴望同性相吸、尋覓共鳴。「如果我是陳靜,不管怎麼樣,我都會跟陳柏青在一起」謝欣穎說。在人海茫茫中尋找同類進而相愛,即便預見了將潰散的結局,仍要奮不顧身愛一回。 何晨瑋 Vicky Ho 2020.06.09 《熱帶雨》:孤獨者們在雨中交織的慾火 《熱帶雨》全片以「水」的意象,隱喻著女性在家庭及社會等認同議題下的掙扎及壓抑,熱帶氣候下的雨季,突顯潮濕的溽暑難耐。然而,被點燃的生存希望,是炙熱,是慾火的。此刻,更加呼應著法國哲學家巴什拉所提出的元素詩學:火與水的意象,是相映而生! 釀電影 2020.06.08 【台劇復興】系列文章整理 好評盛滿的台劇《做工的人》昨晚劃下大結局,連同一個月前的《誰是被害者》及今年稍早的《想見你》,可以說整整一年來,從去年《我們與惡的距離》帶起的台劇復興風潮正在結出漂亮果實。所以近幾個月,《釀電影》也針對這些作品推出一系列評論、解析、訪問文章,期盼能和讀者們一起探討這一波台劇風潮,看看其中的人與事。 雀雀 2020.05.25 專訪苗可麗:痛並快樂著爽演《做工的人》 對苗可麗而言,公車萍從來就是光環,不是陰影。「在之前,我在路上頂多是被問你是哪個藝人對不對?演了公車萍之後,我永遠記得有一次在忠孝敦化路口,順成麵包門口,有人直接叫出『欸!你苗可麗!』那時候很感動。終於有人可以叫出我的名字了。」苗可麗講得輕鬆,可被叫出名字的那一刻距離她出道的時間,已熬了十幾年。 桑妮 2020.05.11 《金都》:如何以成為烏龜來自憐 我們習以為常的類型劇模樣,似乎總以洗盡俗世鉛華的視角,或藉著放大外在與內在需求間的矛盾去談親密關係中的遺憾與圓滿,把愛情宗教化成「想得而不可得」的超然普世價值,而黃綺琳顯然不甘心做它的祭司。在《金都》中,愛情似乎沒那麼高尚,反倒是生活的瑣細零碎成了將這形而上價值硬生生拖回地表的無窮引力。 雀雀 2020.05.08 專訪《誰是被害者》李沐:演戲前,要先在心裡把前任清空 不諱言拍攝《誰是被害者》的過程是痛苦的,需要一直處於負面的情緒裏頭,但李沐又覺得,如果有觀眾朋友的人生,正處於劇中任何角色的狀態裡,希望他們可以在追劇的過程中,感受到演員與幕後團隊是那麼有誠意地在陪伴觀眾走這段路。若這齣劇能讓更多人感覺到「自己或許不是全然孤單、寂寞的」,或者稍稍被療癒到,那就好了。 釀電影 2020.03.16 《想見你》與「回返我的時間軸」專題 2020年開春,正值茁壯期的台劇就開出一顆新果實:《想見你》播畢之後,後續的討論延燒甚長,關於時空旅行的概念趣味,不同情境中的自我轉換,再加上後悔、錯過和「記得」;而除了《想見你》,我們還另外挑選了兩部關於時間軸迴圈的經典科幻片:《怵目驚魂28天》和《迴路殺手》,製作了這個小專題⋯⋯ 謝璇 2020.03.01 生活提煉出電影,電影源自《日子》 命運成就《日子》,而《日子》的確是生活,生活成為電影,電影在生活裡。沒有人對未來能有懇切的答案,蔡明亮的電影抑隨著生活漂浪,每一個當下都突破時間,成為不被時間洗刷變淡的作品。而日子會繼續,直至生命結束,而永不終結。蔡明亮的電影已然超越時間,並在「日子」中獲得新生的延續。 1 2 3 4 5 6 陽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