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有 23 筆,關於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的結果 搜尋 文章 標籤 釀電影 2020.12.11 舊城區,新亮點──專訪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林盈志暢談「中山73」 「既然中山73是來自公共資源的機構,希望能跟影像做連結,讓大家知道中區的歷史與台中的電影歷史,知道自己身處的是過去繁華的影視之都,希望未來可以發展成台灣的影視之都。」林盈志邊說這些願景,邊忍不住笑了:「我還是願意相信,種籽種下去之後,什麼時候發芽都不知道!」這樣的樂觀加上耐心,果然是愛電影的人的樣子 張硯拓 2019.06.05 【釀電影 2019 年 5 月號】主編的話 相隔將近半年,再一次提筆寫下主編的話,心裡是緊張也興奮的。關注我們的朋友也許會發現,《釀電影》從年初到上個月變得安靜了,那是因為我們進行了財務重整,以用更完整、獨立的型態面對大家。這一切整理到前陣子告一段落,我們也從休眠中醒來了,現在恢復全速運轉。許多蓄勢待發的專題與合作,都將要和大家見面。 唐澄暐 2019.06.04 關於《哥吉拉 II 怪獸之王》的,一段美好過往的怪獸小歷史 隨著《哥吉拉 II 怪獸之王》上映,拉頓、摩斯拉、王者基多拉這些令怪獸迷沸騰但未必都為大眾熟知的名字,終於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一口氣響遍全台。牠們的名氣是從何而來?牠們在東寶怪獸電影的歷史中又各有什麼意義?在牠們準備橫掃全台甚至全球的此時,或許正是個不錯的時機,可以來多談談牠們各自精彩的過往。 蕭詒徽 2019.05.28 以過去擦拭現在──專訪林奕華,談「舞台映画」系列上映 「現實和真實是有差距的。」林奕華提到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眾滿足與劇中所呈現的「現實」,但他依舊在劇中看到太多設計,而無法滿足於「真實」。「真實是超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大家都容易滿足於現實,但我不滿足。在我的劇場裡情節可能荒誕,但精神是真實的:我現在就是在問你一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繞圈了。」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9.04.26 關於鐵道的想像──TIDF 2019 巡迴展東南亞個人選 這三部藉由鐵道發展敘事的影片各有令人玩味的影像語言,藉此觀察或評論東南亞經濟、社會、歷史的一個切片,展示人們的生活。除了這三部影片,我看完本次巡迴影展的東南亞單元選片後,才發現自身對被攝者、被拍攝風景的想法、感受或夢的詮釋,也難以逃避我作為觀看者所站的位置,那帶點刺痛的矛盾。 楊殿安 2019.04.26 我要飛到我父神那裡,誰把我拖下來呢?──談邱剛健《疏離》風格與1960年代 《疏離》以五張字卡分段描述一名男子(高辛甬)隱晦的自瀆,冷眼凝望工人吃力推車,其後遇上一場車禍,被撞飛到電線竿上,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般滑落。我們看到邱剛健電影中永恆出現的母題:「性與死亡」。這個強烈的作者風格早在 1960 年代便已定調,以「性」挑釁、褻瀆上帝,讓我們看到一種「溫柔暴力」的電影風格 香功堂主 2018.12.31 香功堂主的 2018:跑道終點與起點 《一屍到底》跟《尋愛偵探阿洛伊斯》雖然類型不同,但兩部片講的東西又非常相似:唯有認清現實與面對困境,才有解決困境的機會──《一屍到底》的父親與女兒因為愛而創造出讓他們共同引以為傲的作品(同時學會了信任與放手),《阿洛伊斯》則在愛情的幫助下,讓阿洛伊斯得以離開腦袋打造的舒適圈,從想像重返堅實的土地。 1 2 3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