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搜尋

登入

訂閱方案

×
  • Follow Us On

  • TOP

搜尋結果

共有 24 筆,關於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的結果

文章

標籤

Profile photo ofwu3vupx03@hotmail.com

趙鐸

2025.09.11

沉浸/沒於聲濤中的歷史記憶: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及《沉沒的聲音》演出

作為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的其中一個線下計畫,「沉默的聲音」不只運用混合實境、多人連線與混音控盤等技術,來將水下考古中知識生產中的美學原則放入前景。科學圖像作為引發科學實踐而非讓人停留玩味的媒介,呼應著「虛擬實境」介於操作執行與觀看之間的性質,叩問著傳統觀影習慣在數位科技的環伺下如何誕生出新的未來。

Profile photo oftsairuochun@gmail.com

宛若翩翩君子

2024.12.04

【​2024 新北市紀錄片獎】:《夢想全壘打》、《共生流浪》、《只是想結婚》──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Profile photo ofhuangsunny0606

黃曦

2024.11.13

致新世界的答辯──專訪《由島至島》導演廖克發

「當台灣喊出轉型正義的口號時,就代表我們有相當的言論自由,國家也有可以扶持的資源。但是至今談的依然是悲情,我們漠視了歷史的創傷經驗,我們依然討論著台灣人的善良心境、悲情經驗,但是這樣的溫情主義已經延續太久了。」廖克發在《由島至島》中問道——我們為什麼不要做得更好,變成更好一點的台灣人?

Profile photo offilmaholictw@gmail.com

釀電影

2024.08.09

情人節電影處方箋 2024 ver.

七夕近在眼前,《釀電影》繼多年前整理的〈情人節電影處方籤〉片單,再次為各位善男信女、孤男寡女、曠男怨女精選幾篇近年文章,作為情海的明燈,在悠悠尋覓、維繫戀愛的無垠大海裡,希望助各位的心神,定錨心向。

Profile photo offilmaholictw@gmail.com

釀電影

2024.05.29

《蜻蜓飛過的歲月》:升學主義與英雄旅程掛鉤的失能神話

《蜻蜓飛過的歲月》具備破除社會集體命運的企圖,且試圖在記下的片段中審視自我敘事如何在框架之下發展的痕跡,更重要的是那份試圖理解個人經驗敘事意義何在的心意。意識的形成,也許就在於意識到人需要去解釋自我,釐清自我與他者、環境之間的關聯的時刻。

Profile photo offilmaholictw@gmail.com

釀電影

2024.05.17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緬甸日記》:將攝影變成槍,拍攝即是 shooting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Profile photo ofpengshaoyupsy@gmail.com

彭紹宇

2024.04.28

從家到國,從歷史到現狀──TIDF 2024「再見真實獎」值得關注的三部作品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Profile photo offilmaholictw@gmail.com

釀電影

2024.04.17

那些紀錄片教我的愛情故事 feat. TIDF 2024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 1
  • 2
  • 3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 關於釀電影
  • 讀者服務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作者群
  • 歡迎投稿
釀電影

Follow Us On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email

Copyright © 2025

有內容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