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桑妮 2019.09.28 《返校》:那些政治的、太政治的事情 本該做為故事核心的方芮欣的悲劇,便是電影「強解為自由」這一詮釋下的最大受害者。它把個體在一個不正義的系統下所承受的、只屬於自己的那分獨一無二的磨難給獻祭了,而獻祭的對象是誰呢?就是方芮欣這個人物以其設計而言,根本不可能感興趣或理解的、對未來的某種政治共同體想像。 希米露 2019.09.27 《牠:第二章》:回憶埋下傷痛也滋養勇氣──讓人昇華成長的恐怖電影 小時候,許多我們害怕擔憂的事情,看起來重如泰山,成人之後回頭一望,那些恐懼的對象與主題,其實或許早已不是問題,也或許不再巨碩轟頂。成年之後再回憶過去,除了可以看清恐懼的根源,也已經有相對足夠的成長與智慧,不只能有更多的勇氣,也更能在內心以成人的智慧化解幼年受到恐嚇的驚嚇。 黃以曦 2019.09.23 而你甚至無法自由地回憶──談《返校》中的記憶危機 《返校》以一種「惡夢之生命會找到出路」的方式,讓我們看到,被壓抑、被抹消、被扭曲的記憶,如何強悍挺進,迫它的宿主重整記憶板塊,回到當年,承認那個真正的自己。只有回到真正的原點,才可能做出改變。無論是一句遲來的道歉,或一個重大的補救──對誰,以及對自己,的補救。 甜寒 2019.09.22 《星際救援》:我的目標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終結孤單 透過適可而止的回返,McBride 也達成了自身的救贖,他發覺父親專注地、無止盡追尋的宇宙太過龐大美麗,那裡的愛與溫度太稀缺──比他這樣的非人以為自己低限所需要的還稀缺。非人若是天生,則像是個小木偶成為人的故事:他在太陽系邊緣認識到極限,觸碰到邊界,有了邊界,才框限出他原來是人,折返出自己的疆域。 朱宥勳 2019.09.21 《返校》:學校的陰森,是因為政治的恐怖 《返校》的特出之處不只是呈現恐怖,而是直截了當地說出恐怖的根源:校園為何恐怖?因為它是整個社會當中,殘留最多黨國符號、最多威權痕跡之處。每個台灣人都上過台灣的學校,也因此每個人都經歷過一場小型的戒嚴。在那個小小的空間裡,有不可挑戰的權威、無法動搖的權力關係、鼓勵告密的文化,更有排除異己的蠻橫教條。 釀電影 2019.09.20 2019 年 9 月第 2 週 本週新片推薦:《我家有個開心農場》、《金手套虐殺事件》、《4X4危機四伏》、《舞孃騙很大》、《衝擊真相》、《夜鶯的哭聲》 1 ... 243 244 245 246 247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