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黃郁書 2020.06.21 北影 2020|當你無處可去──專訪《敬!咆哮二十》導演羅斯兄弟 「我們發現被遺落在剪接室地板上的那些片段,通常訴說著沒有被實現的渴望,以及還沒成熟的想法。」一間酒吧永久關上了門,可是身處都市邊緣的人們,他們連篇的醉夢絮語,濃得化不開的孤獨、失意與慾望,都還在大地上遊蕩,而這或許,也將成為導演往後作品的靈感。 釀電影 2020.06.18 楊小黎 ✕ 莫子儀 #2|演員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給了自己三個答案⋯⋯ 「這十年左右我有了一個習慣,在演出前會默默地祈禱,希望我的演出不是在彰顯我,而是透過我,讓人的情感能被交流、傳遞;我身為一個演員,只是這之間的媒介,我的技藝、身體,都是為了能成為良好的導體而訓練、磨煉著。」 Lizzy 2020.06.17 老作品過時了怎麼辦?──從《六人行》主創人道歉、《亂世佳人》下架談起 那個年代,白人的知心好友全是白人,應該並不少見。要說《六人行》比較有問題的地方,可能在於「市景」,也就是主角們碰上的白人太多、其他族裔太少了。但要將《六人行》貼上「落後」標籤,或許也有失公允,畢竟主角羅斯的第一任太太後來成為女同性戀、並與伴侶成家,《六人行》成為第一個呈現女同志婚禮的美國電視節目⋯⋯ 釀電影 2020.06.16 楊小黎 ✕ 莫子儀 #1|容易入戲太深的演員,我們的使命是什麼? 我覺得是因為這樣真實的客製化,給予觀眾開放性的選擇,所以近期的台劇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共鳴。但,容易入戲太深的演員,我們的使命是什麼?如果觀眾會跟著我們的詮釋,去投射出對善惡的選擇,那我們自己身在其中的時候,會不會也影響了三觀,演員會不會越活越糊塗呢?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0.06.12 《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中的西方意識型態(下):戰後德國的西方化 兩部電影中,可以看見近似於古典好萊塢的神話結構:正義與邪惡的對抗,最後正義勝出、被藝術所記錄與保留下來。反之邪惡的歷史被西方價值所忽略、被我們所忽略,因為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型態─納粹、希特勒、共產主義都是邪惡的,毫無價值可言。基於藝術是天真且純潔的,只有正義、和那些展現人類崇高價值的行為被保存下來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0.06.11 《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中的西方意識型態(上):藝術保留神聖,排除了罪惡 僅管在兩部電影中、政治因素都試圖對藝術家施加影響力,但是透過他人的犧牲或是藝術家本人的被動拒絕,政治的因素幾乎被排除在外。不論納粹時期或是東德共產政權,政治都沒能影響到他們的創作。藝術最終在精神的浩劫中勝出了。它沒能記錄下時代的晦暗不明,而僅留存了人性的美好價值,對其他的醜惡事物視而不見。 1 ... 210 211 212 213 214 ...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