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怒心理師 本名黎豈鳴。一位愛看電影的諮商心理師。相信電影,也相信情緒的力量。 常用的標籤 #動畫 #日本動畫 #釀劇評 #釀選劇 #釀電影 2023.01.24 《舞伎家的料理人》:淋上一勺剛剛好的鄉愁 總體來講,《舞伎家的料理人》作為是枝裕和久違的電視作品,雖然並非每一集都由他執導,但主軸終究不脫療癒。沁入心脾的清爽感,令人毫無負擔,甚至多了一些調皮感,好比把殭屍跟舞妓這兩項衝突元素結合,眾人打打鬧鬧,觀眾這才想起眼前的舞妓,也不過是正值青春的貪玩少女,卻韌性十足,矢志貫徹心中的道。 2022.11.16 鑿光之旅──2022 金馬影展奈派克獎入選電影短評 筆者本次有幸加入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並且搶先觀看了奈派克獎的入圍作品,總共十部電影,可說是各有特色:抑鬱、詭異、幽冷、溫暖、詩意,甚至是戲謔。接下來,則依序撰文分享一段段觀影旅程,或許崎嶇,也或許令人心醉神迷。 2022.09.02 《神隱少女》:找到名字中的自己,然後深深刻入心底 《神隱少女》的開頭,先有音樂,然後才有畫面。當光影重返世界,映入觀眾眼前的第一句話,恰恰就是珍重再見。奇妙的是,千尋這一趟旅途,走到最後,正好也以道別作為收束。換言之,就敘事結構來講,它以離別開場,又以離別散場,無疑暗示生命即由一次次的離別所組成。 2022.07.20 《平成狸合戰》:在萬物失靈的時代,追憶式微的信仰 《平成狸合戰》劇照/吉卜力官網 通常來說,人們所熟知的主流童話,特別是經過迪士尼改編的《白雪公主》、《仙履奇緣》或是《睡美人》等作品,都會先從純潔靈魂的苦難出發,接著一步步往幸福的 […] 2022.07.02 《我的大叔》:在痛苦裡鑿光,直到不幸消亡 生長環境塑造出冷漠的性格,再反過來鞏固、強化人際關係的困局,所謂個人與環境互為因果,雙雙牽引彼此,彷彿有一股看不見的下沈螺旋,持續地把少女往下扯。所幸,朴東勳踏入李至安的生命,真摯的關懷與付出,完全不求回報,只求對方過得幸福,就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暖陽,溫柔剝除生人勿近的隔閡感。 2022.05.30 《我的出走日記》:賦予疲憊的人一扇窗 《我的出走日記》所呈現的,或多或少皆是現代人走過的曲折,例如跨越不了的生離死別、難以相通心意的家人嫌隙、越走越迷惘的人生規劃,但那不會是全部;結局的開放性,更是闡明人生充滿未完待續。不要再為自己打分數,不要再把自己限制在某個範圍內,試著從他人的定義中出走,轉身投入生活,細細體驗每一份喜悅與疼痛 2022.05.11 《媽的多重宇宙》:人生像顆貝果,有洞才算完整 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2022.05.09 《月光騎士》:拒做創傷的僕從,倖存即是英雄 本作並沒有電影宇宙的加持,在缺少知名角色的情況下,《月光騎士》進一步證明:只要主題新穎且有趣,就算是完全陌生的異能、神話,仍舊有它的賣點,而這多少替漫威影業打上一針強心劑,鞏固其佈局信心,接續擴張多元的英雄世界。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