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群 汪正翔 汪正翔,攝影創作者,看得見,會按快門。 近期文章 《太陽・不遠》:為什麼攝影讓我們無感? 有吉卜力風格,那也可以有中平卓馬風格嗎? 竟然有一個讓我們覺得美的當代藝術──談「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黃祥昀 哲學與社會學背景的策展人與創作者,策劃臺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 荷蘭 IMPAKT 藝術節「我們的條款,我們的細則」、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公眾活動與共域之四 www.反轉資料庫.commons。曾獲得蒙德里安基金會新秀藝術家獎助,並於林茲電子藝術節、荷蘭舞蹈電影節等地展出。 近期文章 資料庫與敘事的張力:網絡藝術的歷史方法 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下) 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上) buda 徐硯怡,影展長工,看電影的時候會忍不住在意聲音畫面比例和字幕翻譯。近年來努力讓青少年朋友們走進戲院,想努力為他們打開認識世界的窗。 近期文章 【2025 坎城現場直擊】坎城後記──夢的拾遺 【2025 坎城現場直擊】當真實世界停擺,電影依舊閃耀 【2025 坎城現場直擊】從睡眼惺忪的媒體場到星光燦爛的午夜放映 LEVY 千禧年生,百合花田長大的客家後代,多數時候是雜誌編輯。文字散見於《VERSE》、《釀電影》、《聯合文學》與個人製作《渡日》。IG:llh_levy。 近期文章 從《青少年哪吒》到《郊遊》:蔡明亮劇情電影的美學流變 你一個人要好好活下去──金賽綸與元斌的《大叔》 神會摸摸你的頭,說你做得很不錯──專訪《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紀錄人王耿瑜 黃潤宇 詩人、編輯。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生。 近期文章 What if 你我都能選擇今天怎麼說──專訪《看我今天怎麼說》鍾雪瑩 ╳ 吳祉昊 余庭煇 性別及亞洲研究學者,法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華語世界的酷兒文化。IG/Threads: tingfaiyu 近期文章 從《囍宴》到《囍宴》:假婚真情的表演性及其裂縫 1 ... 4 5 6 7 8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