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群 張庭榮 我只是個過客。 近期文章 《花神咖啡館》:我們都是夢遊者 《這時對,那時錯》:心蕩神馳是唯一的現實 《夏日之戀》:愛是生命的漩渦、假期與霧 張岱瑋 近期文章 從白盒子走向黑盒子的實驗性探索──專訪北美館「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策展人簡正怡與曾炫淳 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第二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現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近期文章 《派特森》:律動的電影,與其所洗滌的人物狀態 【2024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變動與探索,新銳的前哨站點──專訪劇情、紀錄、動畫、實驗類首獎得主 變化中的銀河宿命:再看鄭保瑞《意外》 Mion 麥恩 摩羯座,屏東人。曾到米蘭讀食物設計,而在威尼斯影展愛上電影。聲音出沒在《聊 BAR!電影》podcast,回國後意外地寫起了文字。 近期文章 《刺心切骨》:當我不顧一切地堅信著愛,其他還重要嗎? 《我在這裡等你》不是 BL,但我試圖尋找讓遺憾不只是遺憾的方法──專訪導演鄧依涵 《那山那狗那女孩》:在尼印邊境,一場剝奪純真的成長寓言 沈怡昕 沈怡昕,台大社會系畢業,目前就讀臺藝大電影所。 嗜好是電影,毒癮是看影展片,酷愛在臉書品評導演,但更樂於與影友切磋眼力。 近期文章 後情感災難──專訪《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導演帕亞爾卡帕迪亞 《隔壁的房間》:走過末日──阿莫多瓦的愛、死與電影的墓誌銘 《如果驢知道》(Eo):如果驢子並不知道 施彥如 施彥如,台北人,編輯是職業也是身分,大多逼人家寫作,偶爾自己寫,散文作品零星在報章雜誌,未成氣候。擁有明確表態的固定讀者三位:爸爸、媽媽和老公。 近期文章 《沒關係,是愛情啊》:豢養我吧,沒關係,這是愛啊。 《在熙的男,朋友》:「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相逢因為曾相識──一刷再刷《家有囍事》 1 ... 4 5 6 7 8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