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讀者投稿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4.04.15 一彎新月下的相知相惜──電影《流浪之月》的理想感情世界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2024.04.06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4「Douleur exquise」 回應妳與蘇菲・卡爾的回應,我想,可能是足夠的不好才誕生了文明史裡的藝術。因此,無論身為一個寫作者,又或是一個演員、一個藝術家,作為「紀錄」的行動者,為的都是在漫長的生命史上,為自己的歷史作結。藝術終到頭為的都是自己。 2024.04.05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3「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方式說我想說的」 拿出那件覺得在重要節日才能穿的洋裝,化個自己看了也舒服的妝,帶著說故事的工具,去創作、去分享,即使還咳著嗽,我也只能優雅地帶著鼻音說:這就是我,我的婚姻故事創作計畫是關於一個演員她⋯⋯ 2024.04.04 從此,步入永恆──《永遠的一天》中的長鏡頭與時空變移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2024.03.28 「製片的務實,是對電影的極致浪漫。」──專訪資深監製葉如芬 「做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吧。每部片其實都有自己的難關,就是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新的生命,我反而會覺得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在製作每部電影的時候,我都視為挑戰,去面對它就對了。」 2024.03.27 再現鍾楚紅風采與女性情誼經典──專訪《竹籬笆外的春天》導演李祐寧 即將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世界首映的《竹籬笆外的春天(數位修復版)》,為二〇二三年國家影視聽中心的重點修復片單之一。由投身數位修復產業已近十年的中心數位修復組趙百祥組長擔任負責人,從版權單位「湯臣影業」商借原始膠卷拷貝來進行修復工程,且由於原始底片相較臺灣版拷貝片缺 2024.03.16 從溫德斯的《安塞姆:廢墟詩篇》 看《我的完美日常》 日語「木漏れ日」意指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隨風搖曳產生的閃爍的光影,稍縱即逝。 komorebi 不只是最初禪意的電影片名,更意指平山每晚睡前只讀文學經典所淬煉出的攝影哲學,還有夢中黑白運動的影像交織。只存於片刻且永不重複,正如他一箱又一箱的黑白照片,每一張都是獨一無二的。 2024.03.04 《去唱卡拉OK吧!》:沙啞地唱一曲青春樸拙 由綾野剛、齋藤潤主演的真人版改編電影,在 2023 年的金馬影展搶先上映即獲得大量好評,連續 11 日高居觀眾票選排行榜冠軍。許多看過的觀眾走出影廳後都忍不住說:「好想趕快在院線上再看一次!」我就是被這群人拐進電影院的。現在,我也要來當那個拐你進影廳的人。 1 ... 5 6 7 8 9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