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讀者投稿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4.05.04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5 春天來了 我們兩個最近一起合作一部電影,前幾天的一顆鏡頭是我們一起吃飯時,我跟他說我最喜歡冬天,因為台灣沒有冬天。他居然因為這句台詞流了眼淚,即興發揮地站起來抱住了我。他說他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句話時覺得好感傷。 2024.05.04 「我就是那個幸運的人。」───專訪電影聲音大師杜篤之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2024.05.01 釀電影新刊【愛情遺物】⇒ 我愛你,所以才來到這裡 失戀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只要你是愛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都可以很幸運地,被這門藝術接住。看看銀幕上的故事,或用攝影機寫下自己的故事,陪你度過那段波濤,讓悲傷不會停留在悲傷,而是通往更認識自己。 2024.04.17 《日日有影2025》盲鳥預購開跑!全新插畫 x 設計翻新 x 影人選片 全台灣第一本橫式電影日曆 《日日有影》經典回歸✨ 2025 版本預購開跑,即將重磅上映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 《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我們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 將大銀幕搬出戲院 邀請 105 位電影人/影評/作家 ✕ 12 位插畫家 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 也用插畫繪製對電影的 2024.04.17 那些紀錄片教我的愛情故事 feat. TIDF 2024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2024.04.15 一彎新月下的相知相惜──電影《流浪之月》的理想感情世界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2024.04.06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4「Douleur exquise」 回應妳與蘇菲・卡爾的回應,我想,可能是足夠的不好才誕生了文明史裡的藝術。因此,無論身為一個寫作者,又或是一個演員、一個藝術家,作為「紀錄」的行動者,為的都是在漫長的生命史上,為自己的歷史作結。藝術終到頭為的都是自己。 2024.04.05 釀私信:王安琪 ╳ 黃曦 #3「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方式說我想說的」 拿出那件覺得在重要節日才能穿的洋裝,化個自己看了也舒服的妝,帶著說故事的工具,去創作、去分享,即使還咳著嗽,我也只能優雅地帶著鼻音說:這就是我,我的婚姻故事創作計畫是關於一個演員她⋯⋯ 1 ... 5 6 7 8 9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