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常用的標籤 #影評 #蔡明亮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3.04.13 《俘虜》:最後一次,有你的聖誕節 《俘虜》上映至今,反響不絕於耳,戰爭與愛這兩個最衝突的字眼融入了《俘虜》之中,而俘虜的靈魂就在於〈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每當聽見那陌生的甘美朗旋律,就想起在那遙遠的國度、不知名的戰場上,曾有個人深愛著另一個人。 2023.04.13 在雙倍荒謬的時代,上一堂剛好的歷史課──與楊元鈴、卓男談王童導演 「我每次看他的作品都覺得,要先放下自己的理所當然,去看裡頭的歷史情境,跟著劇中人去發現那是怎樣的時代。我們過往對台灣歷史都只有從教科書上得到朦朧的認知,透過他的電影,這個朦朧的概念才逐漸具象化,關於我們身處的這塊土地真實過往是什麼,必須經過這樣的過程,及其他各種補充,才能真的飽滿,然後保存下來。」 2023.02.27 《敲敲門》:相信者的驚悚片 可能沒有別的事物比起《靈異象限》更適合為奈沙馬蘭自己的作品、甚至是所有的災難電影下註解:「你是那種看到跡象、看到奇蹟的人嗎?」。差別在於,《敲敲門》中的角色無論是天啟四騎士或是同性伴侶與他們的孩子──他們被拍攝的臉部特寫;他們透過麥克風、錄音桿所收錄的話語──本身就是一種有理由令人信服的符號 2023.02.25 《法貝爾曼》:史匹柏的初心和痛心 史匹柏的意識也潛藏成了電影的一部分,調皮的尾鏡留下了無比餘韻,讓影像真正有了生命力般地誕生成夢。這樣的把戲讓電影雖然有著些許散漫,但也能夠用創作者的浪漫蓋過。當那些畫面不斷被放慢、暫停、倒帶,這都一一提醒我們電影不過是一種把戲、不過只是照片串成的,而創作者的手可以恣意地擊碎其連續性。 2023.01.04 釀電影新刊【怦然心動的改編力!】⇒ 無論在文字或電影裡,我都喜歡你 曾經,「改編電影」距離一切 IP 和商業考量,是很遙遠的。那是跨形式的藝術還不常彼此共生,粉絲經濟也還沒變成唯一的經濟,改編看上的是故事而非品牌,改編的本身則是創作者與創作者(而非與市場、與粉絲之間)互相對話的、美好的年代。因為看到你說出傑出的故事,用你的方式,讓我也想用我的所有,來為虎添翼。 2022.11.24 以青春視角挖掘生命體驗──淺談 2022 新星獎「種子新星獎」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種子新星獎參賽作品《大拇指》、《小圈圈》、《照顧》。 2022.11.24 初創動畫與生命──評 2022 新星獎動畫組作品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動畫組參賽作品《Whiff》、《byebye.》、《路上》、《奧》、《艄》、《花度》。 2022.11.23 不管鏡頭面對自己或朝向他人,終需好好觀照自身──談 2022 新星獎紀錄片組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紀錄片組參賽作品《洞》、《跳飛機》、《站到站》、《舊橋戀人》、《貓男》、《忠情的凝視》。 1 ... 10 11 12 13 14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