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第二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現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派特森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19.06.18 2019 北影|台灣短 SHOW 單元|三兩刻間,探照台灣的明日新銳 2019台北電影節承續去年開始的「明日.臺灣」單元,在「台灣短SHOW」中選映八部風格各異的臺灣短片。短片資源有限,包裹放映,向來並非每部都能投觀眾所好,但篇幅短小,在短短二、三十分鐘內就能看到創作者的嘗試。其中能見的影像力道與議題尖銳度,比起被商業考量磨掉稜角的院線電影,往往能帶給觀眾更鮮甜的啟發 2019.02.18 沒有兌現的承諾:再看《樹大招風》 賊王心狠手辣,時有濫殺無辜,為什麼觀眾還會在電影的結尾感受到失落?〈讓一切隨風〉的旋律,在卓子強穿針引線的喜劇段落中就曾有變調出現,似乎在看似浮誇、一擲千金的尋人橋段中,就已經預示了結尾「一切隨風」的必然。飽滿的人物故事,最終都要回到時代背景底下,奇情的梟雄傳奇驟然急速褪色,浮現眼前的,都是現實。 2019.01.22 掀香港警史神秘的一頁──訪《廉政風雲:煙幕》導演麥兆輝 在香港,廉政公署長期被蒙上一層神祕面紗。麥兆輝回憶:他有朋友是香港大學榜首,論成績、智商都絕對傑出,但連他也進不了廉政公署,在初試就被刷下。「我不禁開始想,所以裡面到底都是甚麼樣的人?」要會保密嗎?社交圈要小嗎?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嗎?「我就對 ICAC 這部分很有興趣:你們到底都是誰呢?」他說。 2019.01.10 《邊境奇譚》:超越族群視野的自我認同 在愛情、偵查、尋根、自我探索等等元素的揉合下,《邊境奇譚》是一則美妙的黑色童話。這仍然是一次黑暗的體驗,如果觀眾不放下自己身為人類的身分或道德觀來看待的話,背後的心理壓力,可能要比想像中高出許多。但在故事的尾聲,它卻也帶著觀眾看見身為邊緣人的純粹:獨立於所有群體之外的個體,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善惡標準。 2018.11.06 我來學習的成份,大過一切──專訪《誰先愛上他的》導演許智彥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2018.08.22 2018 酷兒影展|《我的家庭真美滿》:在家人間折射的秘密陰影 在青少年電影中,對未來的不安全感與極敏感的情緒反應,常是主人公無法逃開的命題。本屆酷兒影展的奧地利電影《我的家庭真美滿》(L'animale),卻將這個命題返還到家庭當中的所有成員,成長階段並未能真正癒合角色心中埋藏的秘密,身處在不同位置的家庭成員們,始終被本質相近的問題困擾。 2018.08.07 熱愛生命與土地的藝術巨匠──談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的生平與作品 高畑勳的著作,在台灣鮮有翻譯出版品,更多能讀到的僅僅是關於他的軼聞,讀他如何以各種方式嘗試拖延進度,如何在面對難題時耍賴帶過,而當他珍視的作品受到阻礙,他又如何不惜傾全身之力進行捍衛。他影響著身旁的朋友、工作者們,在紀錄片影像裡看見他與旁人的笑談,當下才驚覺自己錯過這位藝術巨匠如此之久。 2018.07.28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特技、懸念,諜報片英雄 「要救你心愛的人,或是拯救全世界?」這是一個好萊塢電影的經典問題,用來折磨每個英雄角色,伊森.韓特受到的考驗也大體相同,角色們的判斷與回答則不外如是:我必須先愛我身邊的人,才能證明我有資格抱持濟世大愛。背後的潛台詞則是:英雄不應該把人命看成數字,他必須先愛他身邊的人,我們才會放心讓他保護我們。 1 ...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