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松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第二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現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常用的標籤 #影評 #派特森 #釀影評 #釀電影 #電影評論 2020.12.08 2020 TIAF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艱困的疫情年代,我們在動畫電影裡飛翔 動畫並非僅供兒童觀賞,這早就是不需要強調的概念,但更多時候,動畫電影支持創作者能實現超越一般劇情電影實景拍攝的侷限,比起主流作品,提供觀眾更多想法與形式的刺激和想像。動畫媒介的創作能大膽而出色,卻少獲得與劇情長片同等之關注。 2020.10.31 公視+《我們的勇敢時刻》:回憶有時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儘管故事中的黑暗面與殘酷現實無法迴避,但《我們的勇敢時刻》依然找到一個相對溫和的角度去說故事,確保少年觀眾也能欣賞並理解這些曾經發生的故事,如何透過傳誦繼續影響無數後代讀者與觀眾的世界。而它讓人相信,不僅只是擺在髮夾與方巾之前,回憶有時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2020.10.10 雄影 2020 短片競賽|國際組(三):在世界的餐桌上,淺嚐亞洲風味 在疫情期間,臺灣仍能引進全球電影創作者心血結晶之薈萃,令人欣喜,2020 年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網羅來自 23 國的精彩作品,翻開片單,有多部為臺灣首映,甚至國際首映。本篇文章將簡略介紹競賽中的亞洲作品,希望為對的作品找到對的觀眾。 2020.09.23 桃影 2020|用攝影機記下世代的吶喊與嘶吼,滴下的汗與淚 以一個電影愛好者的角度來說,如果在 2020 年桃園電影節只能選擇觀賞一部電影,我認為日本導演市川崑在 1968 年拍攝的運動紀錄片《青春:第 50 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下稱《青春》),會是非常值得考慮的選擇。 2020.08.06 影癡限定|《原罪犯》:藏在意識最深暗底的道德禁忌與暗示 【鬼不見的鬼故事】專題|十五年前壓倒李宇鎮姊弟的悲劇,在於兩個青少年無法承擔他們的愛情所衍伸的災難性力量;十五年後的吳大秀擔心的又是甚麼?為什麼他寧可剝奪美度得知真相的權利、並且用催眠將自己的思緒清空為接近植物人的狀態,來維繫這段愛情,而不是面對真相? 2020.07.15 在時代謝幕後,窺一眼臺灣武俠的輝煌:「府中15」聯邦武俠專題緣起 老電影,最終或許仍是寂寞的。經驗難以複製,即便是後進影迷,從電影中獲得寶貴的啟發或娛樂,也很難同步於它初次問世時的迴響與帶給觀眾的感受。「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如同苗天與石雋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散場碰面,笑談往日,也有感傷。 2020.07.06 《破處》:被焦慮感擊垮的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破處》真的是一部青春性喜劇,搞出一具屍體,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硬核(Hardcore)的事情。撇開黑色元素的趣味,或是甚麼對照性愛與死亡的詩意等等、那些非常「大人」的事,兩個青少年的性啟蒙竟然要跟後座的屍臭味掛勾,怎麼想都會洩盡《破處》在談的元陽──如果它真的存在。 2020.06.24 北影 2020|身陷虛實難分,眼見情愛迷離──專訪《幻愛》導演周冠威 「十幾年前的劇本初稿,是我失戀的狀態寫的,十幾年後的定稿,是我結婚之後寫的。我過去經歷了很多愛情創傷,覺得自己不值得被人愛,很恐懼愛情,不願再次受傷。但另一方面我又渴求愛情,曾遇到很多浪漫時刻,享受過愛情的美好。愛情就是這樣,有歡愉與浪漫,有殘酷與艱難。《幻愛》相信愛情的力量,也要呈現愛情的痛苦。」 1 2 3 4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