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By 橘貓

在時代謝幕後,窺一眼臺灣武俠的輝煌:「府中15」聯邦武俠專題緣起

2020 年 8 月,於 CNEX 視納華仁 承辦之「府中 15」電影放映場館,策展團隊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合作,從片庫調動六部珍貴臺灣武俠電影,進行公開放映。筆者身為策展團隊之一員,誠摯邀請觀眾陪我們一同重溫 1970 年代臺灣武俠電影盛世風采,也一睹徐楓、石雋、苗天、韓湘琴等武俠電影明星的銀幕魅力。


武俠電影,是華語電影歷史中一個獨特的片型,且有豐富的文化意義。「俠」之概念在中國成型很早,先秦時期,法家韓非子談「俠以武犯禁」:帶刀劍者,以個人道德與名聲為依,觸犯官府禁令;「俠」字原型在中國文化中帶反抗者色彩,日本文化後創「武俠」一詞,晚清年間再傳入中國,受知識分子挪用,推廣勇武尚義精神(註1)。1920 年代,上海先有武俠片熱潮,出現如《火燒紅蓮寺》(1928)等經典作品;二戰後,香港粵語武俠片風潮興起,出現「黃飛鴻」、「方世玉」等角色形象;再至 60 年代,名家胡金銓、張徹等人又創高峰。武俠片之歷史豐富,難以簡述概括。

當代華語電影大師,多有武俠夢。王家衛《東邪西毒》(1994)、侯孝賢《刺客聶隱娘》(2015)皆將其獨特作者特色滲入武俠想像,李安代表作《臥虎藏龍》(2000)更直接受胡金銓《俠女》(1971)啟發;就連獨樹一格,難以被輕易歸類的蔡明亮,也在緬懷老戲院的作品《不散》(2003)中向胡金銓《龍門客棧》(1967)致敬,我們看見銀幕刀光劍影、影廳散場燈亮,苗天與石雋在廳外相會,「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他們在黑暗的影廳中淚流、在散場的戲院大廳外談笑。

《龍城十日》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龍城十日》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龍門客棧》是臺灣聯邦影業公司轉往製片業務的開山力作。聯邦公司在 1951 年成立,主要以電影發行為業,發行多家香港電影片廠作品,也發行過日本「新東寶」、「松竹」等片廠電影。1967 年,聯邦影業開發製片業務,從香港禮聘胡金銓來台,以胡撰寫之劇本《充軍》為聯邦影業開山之作。《充軍》之後由攝影指導華慧英建議,更名為《龍門客棧》(註2),票房大賣,為當年台北市十大賣座國片冠軍,也對武俠片發展有深遠影響。

1960 年代,胡金銓在香港邵氏拍攝《玉堂春》(1964)、《大醉俠》(1966)等片時,於創作理念上與出品人處處意見相左,之後獲臺灣聯邦影業支持,來臺拍片,得到更多創作自由,於此,胡金銓便在臺灣完成兩部武俠經典《龍門客棧》與《俠女》(註3)。至 1974 年,聯邦影業停止製片之前,聯邦主事者沙榮峰亦與郭南宏、華慧英、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合作,出品多部武俠佳作。

2020 年 8 月,在「府中15」之主題放映中,為爭取更多空間,將觀眾不甚熟習的精彩作品帶回大銀幕,我們忍痛割捨胡金銓導演能見度較高的兩部經典,改為選映六部聯邦影業出品之武俠佳作,分別為:《一代劍王》(郭南宏,1968)、《鐵娘子》(宋存壽,1969)《黑帖》(周旭江,1969)《龍城十日》(屠忠訓,1971)《刺蠻王》(華慧英,1971)《萬里雄風》(熊廷武,1971)。其中更將有數部影片,以珍貴 2K 畫質底片掃描規格放映。

《龍城十日》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龍城十日》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六部作品中,《龍城十日》水準出眾,精采非凡。電影由《俠女》男女主角徐楓、石雋主演,描述一段義士抗金的危城攻防戰,在明確空間中,發揮出高度戲劇張力。本片導演屠忠訓為胡金銓劇組之副導演出身,受胡導美學風格影響甚鉅,亦與攝影大師華慧英之徒弟周業興為摯友。周業興在《龍城十日》擔任攝影指導,兩人合作,構思出許多刁鑽有趣的構圖取景(註4)。不僅如此,本片於音效、剪輯都有獨到之處,當年大膽嘗試之形式趣味,今日觀來仍富魅力,石雋更在片中詮釋一位姿態跋扈、心思複雜的反派,表演相當精彩,留待觀眾入場發掘。

而聯邦武俠電影中,最被低估、最少被談及的作品,則可能是熊廷武導演之《萬里雄風》。電影故事概念簡單,敘述上卻相當細膩:一個死囚從法場被劫走,他是殺人如麻的江洋大盜丁虎,手上握有贓銀鉅款的下落。各方勢力紛紛尋來,有捕頭之女要抓他歸案、有江湖大俠要尋贓銀賑災,亦有惡勢力希望私吞贓款。在眾方勢力中,卻也有一位神秘客,因為私人理由要來帶走丁虎。電影故事非常有趣,尾段才將神祕俠士的動機揭露,跳脫武俠電影快意恩仇的樣板,拉進更為柔情的語境。

《萬里雄風》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萬里雄風》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在《萬里雄風》中,最難以忽視的便是飾演反派丁虎的銀幕硬漢──苗天。苗天形象剛硬,本次放映六部作品中,他一人便包辦其中四部之反派角色,在《萬里雄風》更是貢獻出精彩表演:心狠手辣、武功高強,卻也有心中軟肋。丁虎這個角色幾乎全場帶傷,苗天在戰損的負傷外表下,大戰田鵬、江彬、上官靈鳳等三位英雄組成的聯軍,氣勢完全不在下風。表演更進一步跳脫正邪對立的二元框架,盡顯角色之複雜性。相當可惜的是,本部作品之底片尚未進行數位掃描與修復,也期待其未來有機會以更好的狀況再與觀眾見面。

《刺蠻王》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刺蠻王》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龍門客棧》與《俠女》之攝影指導華慧英,則在聯邦盛世中執導作品《刺蠻王》。電影由唐威、韓湘琴連袂主演,故事描述江湖莽漢碰上一心復仇的女子,為其打退盜匪後,留下瀟灑身影孤獨離去,有些許西部英雄風情,故事背景則又是「南宋抗金」的大命題。《刺蠻王》看點除了唐威、韓湘琴相當來電的演出之外,音樂人駱明道的譜曲也為電影增添不少風采。電影中,唐威飾演主角金山戈,大戰苗天飾演的「血沙掌」那薩,金山戈形象與胡金銓電影中的文人儒俠大異其趣,喜歡以垃圾話式幽默調侃對手,非常逗趣。

《鐵娘子》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鐵娘子》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文藝片名導演宋存壽執導之《鐵娘子》,則賦予韓湘琴女性英豪之形象。本片故事更為直接地反映出 70 年代台灣電影「以影載道」、寄託愛國情懷的特色。故事描述女豪傑「鐵娘子」落草為寇,起義抗金,受苗天飾演之金人高手單克寧追殺,最後得到南宋文人辛贊支持而成功抵禦。《鐵娘子》雖然是主打女性英豪形象,事實上卻沒有真的給女主角太多發揮空間,故事核心反而擺在南宋辛贊如何成功「收編」義勇反抗軍。地方鄉勇出力足矣,大方向規劃還是要由正統朝廷處理,真是讓人看得不太是滋味。

不過,《鐵娘子》的趣味點反而來自宋存壽導演的文戲功底。「鐵娘子」與大男人主義的師兄魏勝在電影中有段情愫,但礙於抗金大業,兩人無法放下身段結為連理。透過鐵娘子為魏勝編織的一雙鞋子,《鐵娘子》對這段愛戀有細節表現,可能更是看點。戀曲文戲之外,電影處理辛贊用計抓拿金人,計謀氣勢做足,也讓人捏一把冷汗。而《鐵娘子》男主角魏勝,則由《龍門客棧》中飾演大反派「曹少欽」之武俠片明星白鷹主演。

《黑帖》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黑帖》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黑帖》同樣由白鷹主演,是一部相當奇妙的作品。本片由周旭江導演、「金馬終身成就獎」得主張永祥編劇,故事描述地方百姓受山賊欺壓,因為青年趙念祖在外習武有成歸鄉,而有轉機。電影最妙之處,在於趙念祖全程隱瞞自己身懷武功,盡可能智取對手,明明是武俠片,卻不動武,反而更強調山賊跟民間的博弈過程。百姓不再只是一群「受壓迫弱勢」的集合,而也有猥瑣懦弱之處,是否該迎合山賊利益?是否應採姑息心態?又或是最後應該要跟著義士一同起身反抗?情節細微處,些許讓人想起黑澤明經典《七武士》(七人の侍,1954)的武家思量。

《一代劍王》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一代劍王》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最後,《一代劍王》可說是本次專題放映作品中最為知名者,由郭南宏導演執導,1968 年在台北上片,票房亦相當出色。電影故事描述田鵬主演之俠士蔡穎傑為報父仇,在學成武功後展開尋仇之旅,並獲得由上官靈鳳飾演之女俠相助,互生愛慕之情。《一代劍王》有趣之處,在於其跳脫國仇家恨大格局,把電影放回尋仇故事,並借鑿日本劍戟片,「天下第一劍客」名號與海景旁的生死相搏,去閃爍出豪情。

說實話,主角蔡穎傑面臨困難時,常常無法打倒對手,《一代劍王》這個名號看來倒是有些古怪。但本片另一個有趣之處,在於「一代劍王」蔡穎傑開始成為一個標誌性角色。同是聯邦影業出品之《武林龍虎鬥》(1970),就讓「一代劍王」蔡穎傑大戰另外一套郭南宏導演系列作反派「鬼見愁」,太陽劍打追魂劍,劇情其實沒甚麼邏輯,也並未與正傳有關,反而有湊對趣味。放到今日,「鬼見愁大戰一代劍王」,可能就跟「蝙蝠俠大戰超人」是類似的意思。

《黑帖》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黑帖》劇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老電影,最終或許仍是寂寞的。經驗難以複製,即便是後進影迷,從電影中獲得寶貴的啟發或娛樂,也很難同步於它初次問世時的迴響與帶給觀眾的感受。然而,不論這些作品是否寂寞、不論當代觀眾會否與它情投意合,都仍希望觀眾重進戲院欣賞。電影始終有無法僅以文字傳述的趣味存在。

「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如同苗天與石雋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散場碰面,笑談往日,也有感傷。謹望數十年後的影迷再談起電影,仍有機會在時代謝幕的布簾之間,窺見一眼臺灣武俠電影曾有的輝煌。

(筆者為台灣影評人協會會員,現任職於 CNEX 視納華仁,從事紀錄片發行暨推廣工作。)

專題手冊電子版請往這裡

註釋:
  1. 對「武俠」一詞的來源考證,主要參考香港影評人蒲鋒老師著作《電光影裡斬春風》。
  2. 見〈興建國際電影製片廠始末〉,華慧英。收錄於黃仁老師編著之《聯邦電影時代》。
  3. 《俠女》有小部分於香港城門水塘補拍。
  4. 可見〈老派儒雅之必要:專訪資深演員石雋先生〉,黃猷欽、林忠模,放映週報,第 390 期。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