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Ming 用電影看日本,在日本看電影。CharMing,單純的中文名諧音。喜歡用文字型追星族,大過於自稱影評人。不喜歡長話短說,立志透過「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成為日本影視推坑大神。 常用的標籤 #人物側寫 #影人側寫 #松岡茉優 #釀人物 #釀電影 2022.10.13 日本女性導演的過去與未來──2022 女性影展「田中絹代導演專題」 在想著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怎麼都沒有做過日本女導演專題時,第 29 屆女影我們終於迎來了田中絹代。一個被日本影史忽視的存在,卻是日本女導演地位大躍進的先鋒與開拓者,由她作為日本女性電影的代表,再適合也不過。 2022.06.17 比起藍天,我更喜歡捉摸不定的滿島光 或許在外表和個性上,滿島光仍像一個、會光著腳丫在沖繩海灘上奔跑的「少女」,但她的目標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成為金字塔頂端的演員,而是「活成自己想要且喜歡的樣子,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能和所有人平起平坐地對話、工作,而不是當一個自命不凡的『偉人』,沒有什麼比這個來得更重要的了。」 2022.03.25 電影和現實一樣,不存在標準答案──瀨瀨敬久 當粉紅電影逐漸沒落後,瀨瀨敬久也轉而將鏡頭對準社會下的不公不義。正因為電影和現實一樣,不存在標準答案,瀨瀨敬久希望能透過電影挖掘出那些被忽略、遺忘的社會議題,以及身在其中的人們與他們的故事。 2022.01.18 《總編的復仇》:吉田大八的錯視畫與錯誤的選題 《總編的復仇》證明了吉田大八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即使是一部高概念電影,最終導演想呈現的「概念」卻凌駕於電影成果。對比同樣以「社會議題」為導向的《羊之木》、《美麗之星》,《總編的復仇》敗就敗在世人會用娛樂片的視角來衡量整部電影的好壞。 2021.09.23 夢想與青春的代名詞,用鏡頭走過百年甲子園 如果可以,請連看這兩部作品,同樣都是甲子園的紀錄片,卻以截然不同的著眼點,凝視、解構棒球。市川崑的《青春》從北海道到沖繩,從寒冬到酷暑,追蹤野球少年的逐夢身影;山崎艾瑪的《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則是從教練的視角,在傳統與革新中近看屬於日本人的棒球道。不管是著眼點還是拍攝手法,剛好是一組鮮明的對照。 2021.08.23 《太陽出來之後》:在東京的穹蒼下,難以翻身 西川美和的電影總很像「暴風雨前的寧靜」,沒有高潮迭起的戲劇化,而是透過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檢視人性的多樣性,伴隨著希望與勇氣,等待撥雲見霧的那天。看完《太陽出來之後》之後,比起激昂的情緒,更多的是需要讓人「靜一靜」的省思。 2021.07.29 《花束般的戀愛》:我們有談的那場戀愛 摘下花叢中最美麗的花朵,在它們綻放最燦爛的時候,包裝成一束可以拿在手上的花束,即使我們都知道花束有保存期限,終有一天會凋謝,但每當想到那朵花時,一定會想起收到時的喜悅,那瞬間即是永恆。《花束般的戀愛》中的愛情,也正是如此。 2021.07.22 長相之外,演技越來越好看的菅田將暉 不論是正統帥哥、搞笑滑稽、瘋狂反派,都能在融入作品的同時,用演技輕易消化並彰顯自身獨特的存在感,日本媒體形容這樣的實力派演員為變色龍演員(カメレオン俳優)。當然,現實中不存在這樣的神奇藥物,但為什麼菅田將暉卻又和此劇描寫的一樣,總是一次又一次,完美演繹各式各樣的角色呢?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