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搜尋

登入

訂閱方案

×
  • Follow Us On

  • TOP

搜尋結果

共有 22 筆,關於 七月與安生 的結果

文章

標籤

Profile photo ofjoke0719@gmail.com

吳思恩

2020.07.01

《七月與安生》:凋零的青春裡,有妳風逝的足跡

衝出青春的煩惱專題|我在七月和安生身上,同時看到了自己和她的影子,那是屬於女孩的成長日記,不可能獨自一人寫完。人很難愛他人與愛自己一樣多,也很難不求回報地愛人。那時候理解到這點的我,如同七月一樣,覺得自己非常糟糕,我們不會互相爭搶什麼,但我多麽渴望,她對我有像七月和安生那樣深厚的情感,不論是愛是恨。

Profile photo ofs8701172002@gmail.com

陳太陽

2017.11.14

從《七月與安生》至《相愛相親》:暖男燒成渣,好人就成了傷人

若要說一個負責任的男人有什麼能力最重要,或許是「下決定」的能耐吧?遲遲無法作出忠於自我的選擇,是種懦弱。因害怕傷害其中一人,乾脆就這麼擺著,得過且過,一生也就過了。

Profile photo ofblaks11703@gmail.com

吳青

2024.12.22

《海上鋼琴師》、《寂寞拍賣師》:孤獨的壯遊,失重的愛

爬梳兩部文本,共通的心理語言與悲劇性質,不禁使人好奇,其中是否藏匿了導演潛意識中的重要課題?正如佛吉爾堅信:「所有贗品都有真實的一面」,而這樣的猜測,也是一種形而上的偷窺吧。兩片中的孤獨與始終缺席的愛,如一串複雜的密碼,開啟了通往同一間密室的大門,而電影開演那一瞬間,我們也就身在其中。

Profile photo ofmtli0515@gmail.com

李薇婷

2024.10.17

千禧後香港女同志電影:技術、物質與女同志再現

香港電影裡女同志再現的種種特色,我們可以將之看成限制,卻也應該承認其提醒我們「女同志電影」的標籤如果具有良性的果效,會否建立在肯定雙性戀情慾(而非將之排除並推向異性戀框架之內)、與女性議題的重疊(肯認女女情慾是女性成長的常見經驗,而非只關注有沒有發展完成)、肯定觀眾群對影像再現進行歪讀的合法性之上。

Profile photo ofhuangsunny0606

黃曦

2023.11.27

「拍電影」這件事像爬一座山──專訪攝影師余靜萍

電影能將一切對錯都視為無物,就像一張沒有路線規劃、不必按圖索驥的地圖。就連「拍電影」這件事也沒有標準答案:攝影機沒有一定的機位、下燈沒有一定的角度,這是一份感性總是大過於理性的工作。但攝影師的身份要兼具想像與技術,這對余靜萍來說不無痛苦,卻也讓她有更多空間可以毫無限制地創作。

Profile photo ofs8701172002@gmail.com

陳太陽

2023.04.03

《靈魂伴侶》:我討厭過你,因為我一直如此喜歡你

無論是七月與安生,夏誾與微笑,兩個人湊在一起才看得見反叛卻又彼此理解,若沒有對方的存在,單軸線的故事無法撐起全戲的張力,而因為彼此走進生命裡,最終,你是昔日的我,而我是昔日的你。

Profile photo ofcheercut@gmail.com

雀雀

2022.12.05

守候與辦案之間,戲中戲更過癮!──專訪《她和她的她》李程彬,問候家明

或許是追求女神成功的戲劇故事已經很多,加上社會風氣與婚戀市場對於女生的高度要求,已讓世人見怪不怪,影響與建構了觀眾對於「男生跟女神在一起」有更高的接受度、也比較不會有壓力。這也說明了為何李程彬演繹皓明的珍稀性與該被鼓吹的原因:不論是戲劇、或是真實的世界,都應該有更多這樣特質的男性存在

Profile photo ofhubilieh@gmail.com

陳又津

2021.09.14

奇妙的少女與怪異的阿姨──《追殺夏娃》打開了我的新世界

當怪阿姨一步步越來越接近殺手,眼看就要拯救世界,這個社會規範卻處處阻撓她,說她這樣太危險、對家庭沒有責任感。身為觀眾的我們旁觀她的困境:客人就要來家裡作客,但她家裡亂糟糟,頭髮沒吹乾⋯⋯少女不死,只是變成阿姨,必須嘮嘮叨叨:地板灰塵清了沒、碗槽有用過的碗盤、衣服在洗衣機還沒晾,畢竟她不做,就沒人會做

  • 1
  • 2
  • 3

七月與安生

  • 關於釀電影
  • 讀者服務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作者群
  • 歡迎投稿
釀電影

Follow Us On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email

Copyright © 2025

有內容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