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黃令華 2020.12.30 於山體,雕刻記憶──《浮山若夢》 《浮山若夢》作為智利三部曲的終章,的確是再一次歷史拼本的再現,而拼湊的目的是重新讓被抹去的顯現。三部曲中,從未間斷的提問指向國族認同,這份認同具體化成一句句「你認為自己是智利人嗎?」「以你的語言,怎麼說?」「你在研究什麼樣的過去?」 楊殿安 2020.12.30 影史公案終於見真章?──解析《曼克》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衛・芬奇所執導的《曼克》重探這段影史秘辛,從兩個切入點叩問影史所留下的疑問,其一「為什麼是赫斯特?」,其二「為何曼克維奇原先放棄掛名權利,事後卻反悔而極力爭取?」。藉著以上兩個疑問,《曼克》開展了它的敘事走向,從曼克維奇的視角出發,帶領觀眾理解他在三〇年代的派拉蒙片廠如何風光一時、才華洋溢⋯⋯ 黃郁書 2020.12.29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在民主與獨裁的二元對立之外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0.12.29 《后翼棄兵》:前往女性主義的路上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香功堂主 2020.12.28 《靈魂急轉彎》:珍惜每一個讓我們感覺「活著」的瞬間 某方面來說,《靈魂急轉彎》其實是奇幻版的《陽光普照》,整個世界就是陳以文飾演的父親角色縮影,只存在對成功的想像,不容許失敗。而喬伊和 22 號則是巫建和飾演的阿和一角翻版,受制於群體對追求成功的偏執而活得辛苦與不快樂,不斷否認自身價值,最終被負面情緒綁架,成為逃避現實的「迷失靈魂」。 吳曉樂 2020.12.28 影集《返校》:文學少女們攜手鋪展她們的救贖之路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1 ... 208 209 210 211 212 ...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