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最新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1.01.04 《水漾的女人》:永恆的回歸與逝去 透過「柏林」一詞的字源,我們可以追溯到斯拉夫語系中的berlo,意旨著沼澤、水澤、污泥或潮濕的地方──於是,溫蒂妮和柏林產生了最直接的關連:她誕生於水中,終將回歸水裡,形成封閉的生命迴圈。水是孕育萬物的起始點,是生命、是母親、是羊水。當溫蒂妮回歸水裡、與水結合,她便成為了水,成為了柏林與德意志。 括號君 2020.12.31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開門的勇氣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黃令華 2020.12.30 於山體,雕刻記憶──《浮山若夢》 《浮山若夢》作為智利三部曲的終章,的確是再一次歷史拼本的再現,而拼湊的目的是重新讓被抹去的顯現。三部曲中,從未間斷的提問指向國族認同,這份認同具體化成一句句「你認為自己是智利人嗎?」「以你的語言,怎麼說?」「你在研究什麼樣的過去?」 楊殿安 2020.12.30 影史公案終於見真章?──解析《曼克》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衛・芬奇所執導的《曼克》重探這段影史秘辛,從兩個切入點叩問影史所留下的疑問,其一「為什麼是赫斯特?」,其二「為何曼克維奇原先放棄掛名權利,事後卻反悔而極力爭取?」。藉著以上兩個疑問,《曼克》開展了它的敘事走向,從曼克維奇的視角出發,帶領觀眾理解他在三〇年代的派拉蒙片廠如何風光一時、才華洋溢⋯⋯ 黃郁書 2020.12.29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在民主與獨裁的二元對立之外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0.12.29 《后翼棄兵》:前往女性主義的路上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1 ... 191 192 193 194 195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