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 熱門 Mion 麥恩 2025.06.10 《滿血復活》:一種貼在瞳孔前的劇痛 《滿血復活》不是第一部「反懸疑」的恐怖電影,查爾斯・勞頓的《獵人之夜》、麥可・漢內克的《大快人心》也都這麼玩過。前者塑造出美國最知名的宗教偽善犯罪者,看他的囂張跋扈如何在一次次得逞後變本加厲;後者則是兩名美男子一步步虐殺無辜家庭,他們甚至直視觀眾,質疑將暴力作為娛樂的荒唐。 顏采葳 2025.07.30 《星際效應》:我不願作時間的幽靈,讓愛你變成回憶 《星際效應》的世界彷彿一座靜靜流轉的沙漏,每顆落下的沙粒都承載著記憶,悄然編織成對宇宙與生命的思索。愛雖無法創造奇蹟,但它與記憶深處的幽靈,使我們敢於遠行。對家的思念與對未知的追尋是人類永恆的盼望,不曾終止,隨著沙漏中的沙不斷灑落,繼續它的步伐。 黃曦 2025.04.03 《我依然在此》:缺席是在場,個人是政治 《我依然在此》透過家庭電影來留住私人的生命史,同時也以政治電影作為檔案,將身體作為一張複寫紙,進行電影語言的實驗,記錄歷史裡不斷折返的幽靈,並釋放一段禁錮時代的個體/集體記憶,由此與觀眾連結,將觀眾的觀看本身也視作電影歷史的一環,創造出新的檔案並與記憶對話,以抵達記憶裡曾經失落的風景。 Lizzy 2025.09.03 《天作之合》:是愛,讓物質有意義 《天作之合》是屬於手機與平板盛行數十年之後的疏離世代的浪漫喜劇。它知道身處於現在,不再能像九〇年代那樣單純頌讚傳統愛情,畢竟這些年來浪漫喜劇已經快要從大銀幕完全消失了,世界也變了很多,於是它選擇在表面上憤世嫉俗、走解構路線,甚至加進了關於約會現場的黑暗風險,但最後仍回歸傳統浪漫喜劇的氛圍,頌讚愛情。 吳青 2025.03.11 《血觀音》:偽陰性世界觀下的血色童話 2017 年由楊雅喆導演執導的臺灣電影《血觀音》,奪得當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等多個大獎,劇情刻劃人前溫文華貴、巧笑倩兮的棠府三代,在炒地皮案件中的明謀暗計,以及母女間的控制、衝突、矛盾與斷裂,探討「愛」與「無愛」的形形貌貌,尤其特寫了女性間的矛盾、衝突與錯綜複雜的心理運作。 汪正翔 2025.04.02 有吉卜力風格,那也可以有中平卓馬風格嗎? 這裡,大眾美學跟當代藝術出現了斷裂。前者仍然相信圖像風格是作品核心的觀念,後者卻不那麼在意。但這不意味著當代藝術對於吉卜力事件沒有興趣,恰恰相反,正因為當代藝術談論的是社會脈絡而非圖像風格,所以由吉卜力衍生的爭論,包括資本主義、影像傳播、技術發展、知識產權與文化工業等,比起單純風格問題更引入勝。 1 2 3 4 5 6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