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By 釀電影

不管鏡頭面對自己或朝向他人,終需好好觀照自身──談 2022 新星獎紀錄片組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紀錄片組參賽作品《洞》、《跳飛機》、《站到站》、《舊橋戀人》、《貓男》、《忠情的凝視》。


文/柯妧青(2022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評審)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安迪.沃荷(Andy Warhol)所說,抑或是不是他的原意,應該不可考了。但數十年前的預言,在網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已經應驗。比起過往,任何人都更有可能一夕成名,影視創作亦是如此,因為拍片器材與剪輯軟體的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大幅提升,在這個人人皆能拍片的時代,我們看到了更多影像創作年輕世代的崛起,也看到了創作上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百花齊放的時代。

屬於年輕世代的創意性、獨特性與新思維

然而,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抑或只是個單純的偶然,今年(2022)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紀錄片類的作品投件數量較往年銳減,雖然作品數量不及前幾年,但整體來看,主題、內容與表現手法多元,看到了不少極具誠意或令人驚豔的佳作,展現了屬於年輕世代的創意性、獨特性與新思維。今年投遞參加比賽的作品當中,有人將鏡頭對內,探究自我的身份認同與成長課題,觀看自身與家人,或疫情下的異地戀情;也有人將鏡頭朝外,拍攝市井小民、文化工作者或某些特殊族群,例如街友或扮裝皇后,關注於環保生態、文化、藝術、性別、國族認同等等議題,實踐其社會關懷。相較去年的投件及入圍影片相比,今年的影片應屬小品,雖然沒有重量級般的威力,但亦有其獨特的小清新。

經過審慎與充份的討論交流之後,紀錄片組共選出六部入圍作品,特別想說的是,任何競賽都會有遺珠,沒有入圍的作品亦不乏佳作,只要創作者一本初心並能從容誠懇地面對自己的作品,便不留遺憾。入圍的六部作品當中,很有趣的是「拍自己」與「拍別人」的影片比例各半,三部從自身出發的作品包括《洞》、《跳飛機》以及《站到站》,有人在破碎家庭的陰影之下,多年後透過自己的出場(presence)與父母展開對話,處理一段埋藏在記憶裡的創傷;有人從個人成長經驗出發探尋生命中長期缺席的父親,並再現了屬於社會群體的集體記憶;有人透過已然成為廢墟的「家」,在空間漫遊之際回望童年往事、家族尋根之旅以及家人間的共生關係。這幾部作品,有的自然清新具真情、有的形式獨特且不做作、有的坦然真誠而不自溺,均能經由作品照見作者自我揭露的坦然與勇氣,有一種乾淨清爽的質地。

《跳飛機》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跳飛機》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拍片猶如自我追尋、療癒及對話的道路

紀錄片創作者若以自身做為創作基底,猶如在畫布上揮灑,扣問生命中對其極為重要的課題,上述這幾部學生作品亦然,同學們似乎想要透過拍片去尋找答案。有趣的是,真正的答案是什麼,或許已經不重要了,終究,當作者選擇透過鏡頭重新面對並整理自己的人生,憑著記憶回溯年少時光曾經面對的困惑、缺憾、憤怒、青澀、懵懂、美麗與哀愁,抑或是自我認同上的焦慮不安,隨著拍片時的種種經歷,以及其自我追尋與探求事實的過程,應已獲得了自我療癒和自我對話的機會,心中缺損的片刻時光或親情,相信亦有所依歸。

另一類的入圍影片將鏡頭向外記錄他人,例如《舊橋戀人》、《貓男》及《忠情的凝視》,創作者以寫實手法貼近主角,帶領觀眾直視被社會忽略於某個角落的族群,觸及生活的現實與殘酷,不避諱呈現人性所面對的種種誘惑與考驗;或以手持跟拍方式忠實捕捉熱切於動物救援者的身影,影像敘事平穩流暢;抑或透過文史工作者的視角,展現悠悠時間長河之下遙念斯土斯民的情懷,自然生動地呈現生態環境與在地人文歷史等議題,這些拍攝他人的影片自然不做作,並能透過觀看他人的過程,引發觀眾的反思或輕嘆。

《忠情的凝視》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忠情的凝視》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只有走入真實世界與人互動,才能感受到田野的氛圍

以他人為主角的紀錄片,拍攝者除了要有敏銳及細緻的觀察力之外,如何與被攝者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實屬重要。特別是拍攝處於邊陲或居於弱勢者,呈現其生活中的不堪與無奈,難免被外界檢視拍攝上的倫理議題。他們(被攝者)為什麼要「貢獻」自己的故事?被拍攝的當事人充份理解自己如何「被再現」嗎?在追求影像創作自由度與自主性的同時,這個問題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紀錄片作者花更多時間與現實世界裡的拍攝對象相處,鏡頭外的互動與彼此之間發生的故事,可能比鏡頭前更為精采或更有張力,《舊橋戀人》中的男女主角可以不計個人形象、坦蕩地在鏡頭前自我揭露,究竟是出於信任感抑或個性使然,令人感到好奇。

透過觀景窗的鏡像反射,拍攝者觀看別人的同時亦反身自我觀照,彼此相互映照,藉以省察自己與被攝者的關係與距離,並從被攝者的身上重新認識世界。不管是為了與社會對話或是為了追求個人的自我實踐,拍電影需要的是創意與想像力,在觀看這群年輕學生的作品時,確實感受到其多元性與創意,然而亦發現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新時代,容易造成個人生活世界的扁平化或單一化,畢竟拍片者的田野並不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而在人生的各個場域,只有走入真實世界與人互動,才能感受到田野的氛圍、情境與狀態,才能書寫自己或他人的故事。

《站到站》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站到站》劇照/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提供

這三年來受到疫情影響,拍片工作異常艱辛且充滿挑戰,然而,諸多影視工作者以及學生並沒有放棄創作的熱情與慾望,找到方法持續向前,相當不容易。期待在後疫情時代,能有更多的年輕學生投入紀錄片創作的行列,不管是在影像敘事的語法、形式風格,或社會觀察下的視角,都能打破框架,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不要害怕與眾不同。期待年輕學生的作品帶給觀眾更多思考空間,以及社會多重樣貌下的人生百態,為紀錄片帶來更多元且新穎的未來風景。


柯妧青|美國天普大學電影與多媒體藝術創作碩士,曾擔任過記者,長期以來關注勞工、女性權益、文化與環保等議題。現為影像工作者並於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影像傳播學系任教。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由新北市政府主辦,徵選當年度優秀的學生影像作品,涵蓋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實驗片共四種類型,同時專為高中職(含)以下學生設立「種子新星獎」,是範圍最廣的學生電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