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By 癮君子

《墜惡真相》:真相之所以遙遠,來自於人心的疏離

付費限定

當「真相」成為一種「反真相」,又該怎麼為「審判」畫下句點?

記憶,並不牢靠,往往會隨個人的喜好、偏見、意圖而有所扭曲。真理、真相、正義更是如此。它們攀附著記憶而生,並因著想像力不斷膨脹、塌陷,點燃一場場宇宙大爆炸,直到人們停止思考,不再去挑戰那些理所當然,才會靜默走向腐爛。也因此,所謂真相,更像一種追尋,或者說人造加工品(信仰)。在這之中,理性與感性亦非壁壘分明的兩極,而是互相纏繞,卻又找不到源頭的兩股勢力。越是深入剖析,越是容易被其中的角力給吞噬;而失序,猶如《墜惡真相》所呈現,正巧都從角力開始。

這也是為何《墜惡真相》會讓人聯想到《午後彌撒》《婚姻故事》。它們同樣試圖在人與人的碰撞之中,探尋一個答案,卻又發現答案之中,還有更多的疑問,就像是作工精湛的俄羅斯娃娃一般,外表看似完美無瑕,實際上暗藏裂隙。誰殺了誰?誰是受害者?誰又是加害者?讓人辨別虛實與對錯的疆界,隨著劇情不斷溶解,然後混入各種雜質,不再有人可以篤定真相是否確實存在。抑或是,真相應該存在嗎?畢竟當我們劃分了某種責任歸屬,勢必又會加深、否定另一方(或者是自己)的痛苦,就好比嘗試在流沙中保持平衡,不過是自找麻煩。甚者,一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所述:人們在乎的不一定是真相,而是能夠心安理得的責任撇清。

是故,雖然本片劇情持續推進,觀眾卻離真相越來越遠,焦點不再是還原事件全貌,而是怎麼樣的真相,最能符合自身利益。至於由誰來定義真相,則又扣回了角力。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像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像

由此可知,《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的角力,也或許是親密關係的角力,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又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

另外,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拼湊案情的過程,有別於倒帶重播,更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那些該被看見、不該被看見的生命足跡,全數被曝光,甚至還得讓人拿起來一條條秤斤論兩,好似市場叫賣。何其粗魯、何其赤裸,又何其理直氣壯。

於是乎,即使審判理應要結束一切,好好扮演一個畫下句點的角色,但審判的作用力從來就不會只停留在過去,亦會影響一個人要怎麼活下去。不論是外界的眼光、自我質疑、母子關係間的那份疙瘩;審判如影隨形,化身成幽魂,無法被識見,卻總是不請自來,強硬參與了每一個遙遠的未來。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像

《墜惡真相》劇照/好威映像

失足墜入言語的囚籠

聚焦情節本身,《墜惡真相》雖然以「一場墜落」破題,但各種形式的墜落,包含婚姻、親子關係、自我價值、道德良善等面向,早在這之前,甚至審判的過程、審判之後都不斷在發生。若要說丈夫的墜樓有何不同,那就是它被看見,同時被關注,卻同樣無法被人理解。而這也是電影的細膩之處,透過一場立體且狠心的墜落,一舉將私密的墜落盡數拖到陽光下拷問,卻又放任謠言發酵。所以沒有解脫,只有日夜不停的窒息。

以下還有 2,193 字, 4 張圖

歡迎訂閱,繼續閱讀全文

訂閱支持

已經訂閱過了?立即登入帳號

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了解更多